Loading...






[欧美自拍另类图区一区]wonderwall室内设计公司

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天狼,给免费拍拍视频观看-各种破解app分享-官网下载草莓丝瓜视频,纯肉的动漫3d在线看女同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欧美自拍另类图区一区,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you're my wonderwall 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列表:

you're my wonderwall 什么意思

你就是我内心深处的迷墙。

关于Oasis

乐队于1991年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组建,当时他们的名字叫“Rain”,乐队的成员分别是:Liam Gallagher(主音歌手),Paul "Bonehead" Arthurs(吉他),Paul "Guigs" McGuigan(贝司)以及Tony McCaroll (鼓)。不久,曾经作为Inspiral Carpets乐队巡演工作人员的Noel Gallagher(Liam Gallagher的哥哥)加入了乐队,作为乐队的歌手、吉他手以及词曲作者。乐队决定改用Oasis这个名字,并开始了排练。

目前乐队组成:

Noel Gallagher 出生日期:1967年5月29日 乐队的词曲作者,也是乐队第二主唱,主音吉他。 普遍认为他是主导乐队方向的人,是他给乐队带来辉煌和荣耀。

Liam Gallagher 出生日期:1972年9月21日 乐队主唱,也演奏手鼓,会弹钢琴, Noel的弟弟。 他也许是英伦乐坛最惹是生非的人,当然,他也是英伦乐坛最红的乐队主唱之一,他俩兄弟是乐队的灵魂人物。

Gem Archer 吉他手,1999年10月取代Bonehead加入oasis。 他最喜欢的oasis歌曲是Shakermaker,他认为那首歌体现了oasis的实质。 在加入oasis之前,他是Heavy Stereo乐队的主音歌手和吉他手。

Andy Bell 出生日期:1970年8月11日 贝斯手,1999年11月取代Guigsy,在这之前他在Hurricane#1乐队中任吉他,键盘,及和声。他还是Hurricane#1乐队中主要歌曲的词曲作者。

Alan "Whitey" White 出生日期:1972年5月26日 鼓手。1995年Tony McCaroll离开乐队后,Noel在录音棚听到Alan的鼓声,就决定让他加入乐队了。

前乐队成员: Paul "Bonehead" Arthurs 自rain还未改名为oasis时就在队中的老队员, 1999年夏天离开Oasis ,因为"想做一些生命中的其他事情" 。 Paul "Guigsy" McGuigan 同样在oasis存在前就是rain的队员,在Bonehead离开两周后退出,也是相似的理由----想多点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Tony McCaroll 1992年到1995年四月oasis的鼓手,因为内部分歧而离开。

Britpop神话——关于20世纪最后10年的Oasis 在经过不断排练后,Oasis录制了一盘样带,Noel Gallagher把它交给了英国著名的独立唱片公司Creation的老板Alan McGee。很快Oasis 就与Creation签了约。加入唱片公司后,oasis先是在1994年4 月推出了他们的第一首单曲《Supersonic》,并一鸣惊人地占据了全英独立唱片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接下来又连续创作了《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和《Shakermaker》等日后均被列为经典的作品。这几首冠军单曲的成功不仅引起了评论家和广大乐迷们的关注,同时也为他们的首张专辑的热销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94年8月,乐队的正式专辑《Definitely Maybe》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浮出水面。专辑一经推出,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登上了国内唱片榜的冠军位置,成为英国历史上销量最快的首张专辑。而它在本土之外也同样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先是在美国获得了五白金的销售佳绩,接着又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登上了排行榜的 Top Ten。 这确实是一张让人为之欣喜的唱片,整张专辑的录制完整有序,而听似喧闹的音乐却又有着很强的流行张力。在听够了金属的滞重低沉和朋克的疯狂杂乱后,乐迷们如同沙漠中的行者发现了绿洲一般,很快就爱上了这种听上去更像是"复兴的、现代的Beatles"的音乐,那种时而轻柔婉转、时而激越飞扬的旋律也使得oasis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而在多数音乐杂志评选出的90年代最好的BRIT---POP专辑中,》《Definitely Maybe》也是众望所归、榜上有名。 1995年,oasis在更换乐队成员后又先后推出《Some Might Say》和《Roll With It》等冠军单曲,并于10月发行第二张专辑《晨光般的荣耀》(《(What's the Story?)Morning Glory》),进而掀起了一股更为猛烈的“Oasis”热潮。作为一张继迈克尔·杰克逊的《真棒》之后卖得最快的专辑,《晨光般的荣耀》为oasis赢来了更多的鲜花和掌声。一时间,无论是在英国、美国,还是在欧洲和亚洲,对于那些热爱或是关注摇滚乐的人们来说,oasis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道不能忽略也无法忽略的最美丽的风景。 oasis的成功速度确实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和羡慕。面对着他们所取得的这些骄人的成绩,心存疑惑的人们不免会问:oasis究竟胜在哪里?何以他们就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实现许多摇滚乐队一辈子也无力去实现的梦想? 答案,可以从oasis写在专辑前面的一段致谢词中找到——我们必须要感谢像“披头士”、“性手枪”(Sex Pistols)和“石玫瑰”(Stone Roses)那样永远令人留恋的乐队。的确如此。作为一支在整个90年代的BRIT---POP风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oasis在其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60、70年代的经典摇滚乐队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入骨髓般地体现在了乐队每一首作品的内核之中,甚至被誉为是摇滚精神在90年代的再生。而另一方面,构成oasis这一整体的几个年轻人的成长环境(以诺伊尔和利姆两兄弟为核心的乐队成员几乎都成长于80年代中后期)又赋予他们的音乐以一种更现代也更具另类和实验色彩的外在形式,为其有着强烈的复古风格的曲风里加入了大量的实验性色彩。那种略带讽刺的幽默词句再配以张力十足的曲式编排,正是经典的传统精神与时尚的现代技巧的一种完美结合。它不仅可以讨好那些迷恋于旧式摇滚的传统乐迷,同时也为喜欢体验新英伦摇滚所特有的时髦腔调的X世代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范本。建立在此种基础上的oasis,自然就有实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赢来了最大的成功,并一举成为了那个时代里独一无二的新贵和宠儿。 这种成功不止体现在乐迷们对oasis及其作品的疯狂追逐和极度崇拜,同时也包括了各种媒体及专家对于乐队所给予的肯定和褒奖。 早在1994年,也就是oasis出道的第一年,乐队便凭借着专辑《Definitely Maybe》和一系列的畅销单曲,在《NME》杂志举办的"Brat"音乐奖颁奖典礼上一举获得了"最佳新进团体"、"最佳乐团"、"最佳单曲"等重要奖项,并于同年在象征着全英音乐界最高荣誉的"全英音乐奖(Brit Awards)"中荣获了"最佳新晋乐团"奖。紧接着又在1995年再度蝉联《NME》杂志评选出的"最佳乐团"和"最佳单曲"奖项,同时夺得"最佳专辑"以及"最佳现场表演团体"两项大奖。而在1996年所颁发的全英音乐奖上,“绿洲”则是凭着专辑《晨光般的荣耀》包揽了"最佳乐团"、"最佳专辑"、"最佳音乐录像带"等诸多超级大奖,并于当年年底取得了欧洲音乐录像带奖(MTV Europe)的"最佳乐团"和"最佳单曲"等奖项。 然而,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 如果说专辑的畅销还有那些或大或小的奖项都只是水月镜花,不可过分当真的话,那么oasis是否就会成为被世纪末情绪吹制出来的一个最大的气泡?你不该这样去想,假如你真正仔细和用心地听过oasis音乐的话。 著名的音乐杂志《Q》曾以投票的形式选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系列音乐人。“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侬与保罗·麦卡尼分别排在第1、2位,“涅盘”乐队的灵魂人物科特·柯本排名第3,而oasis的加拉格尔兄弟居然能够同时进入前10名(诺伊尔第8,利姆第9),而且是排在了另外一支资深乐队REM的核心人物史泰普的前头,更不要说还遥遥领先于“滚石”乐队的吉他手凯兹·里查德和歌手米克·贾格尔以及U2乐队的领头羊波诺了。尽管保罗·麦卡尼在被问及oasis与当年的“披头士”何以如此的相象时,也曾公开地说过“他们正在模仿我们三十年前做过的事情”等等类似的话,但是诺伊尔对此却并不以为然:“谁都不能否认,我们确实是英国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乐队。”同时他也回敬保罗·麦卡尼,“即使我们不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摇滚乐队,但至少我们也会跟‘披头士’一样伟大,只不过他们是比我们生得早罢了。”诺伊尔的这些话并不是什么不负责任的狂妄之词,因为他们确实是自从有摇滚乐以来最为成功也最具感染力的一支乐队。 1997年8月,oasis推出了他们的第三张专辑《Be Here Now》,其音乐内核明显地更加倾向和贴近于摇滚乐的神髓所在。加重了份量的吉他与贝斯,以及利姆更具爆发力的全新演绎,使人于不乏流行性的旋律中更见一种满溢着激情和力量的摇滚精神。而其中那首著名的冠军单曲《D`you know what I mean》则让我们想起了70年代的伟大乐队Pink Floyd或是The Great Dead。同样是对音效的迷恋,但由oasis做来则更显其现代和精到的把握能力。专辑在发行的前三天就将首次生产的75万张唱片销售一空,轻易地突破了英国唱片销售的历史记录(而此前的专辑《晨光般的荣耀》也销出了1200万张), 1998年年底,作为oasis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时奉献给乐迷们的最后一份礼物,专辑《The Masterplan(B—sides)》中几乎集结了乐队在整个90年代所有最精彩的B-Side作品,而它的面市也让广大的oasis迷们开始对新世纪的到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oasis一直作为英国乃至全世界最受欢迎也最被评论家所认可的一支乐队驻留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而他们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力完成了对于在20世纪的音乐艺术这一领域内的最后一个神话的书写。然而,作为一支始终坚持着走BRIT---POP路线的乐队,oasis的成功之处也正是他们的最薄弱之处,那就是一种类似于默守陈规或是不思进取的顽固坚持。同样是英伦摇滚的新兴势力,“污点”已经开始运用纯正的Lo—Fi风格经营自己的新专辑,“收音机迷”的电子产品也做得愈加地成熟和厚重,而“山羊皮”也在寻找着创作上新的突破口。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几乎是所有的乐队和音乐人都在尝试着可能的变化,可oasis呢?他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写着那些旋律优美、注定流行的畅销歌曲,并以此来继续那个由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神话。也许这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里还可以算作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坚持,但问题是,在选择已经变得越来越多的21世纪,这个神话的最后一笔还会写得那样的完美无缺吗? 乐队于2000年2月推出的第五张专辑《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就是答案。虽然它甫一面市就还是登上了排行榜的冠军位置,但满怀着巨大希望的乐迷和评论家们却很快发现,在这张专辑中,你已经很难再能找到那种充满了创意的新的音乐元素了,当机械的创作取代了激情的创造,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中规中矩的旋律和过于牵强的平庸技术。那些匠气十足的乐器演奏夹带着利姆原本轻灵闲逸如今却不知为何尽显疲态的乏味声线,更让人们不能相信这就是那支曾经给世界乐坛带去无数惊喜和创意的oasis乐队。正如一位乐评家所说:“如果他们可以像几年前那样充满创造性地完成着张专辑的话,也许他们就真的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究竟谁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许遭受过这一挫折后的oasis真的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在推出2000年演唱会的现场版专辑《Familiar To Millions》后,他们终于选择了沉默和再一次的创作与积累。 对于全世界依然支持和热衷于oasis的乐迷们来说,这显然是一次过于漫长的等待过程了。可这份等待终究还是迎来了一个好的结果。当oasis带着他们的最新专辑《Heathen Chemistry》再度归来的时候,乐迷们终于又找到了几年前的那种感觉,专辑中处处闪现的灵感和创意不仅有着《Definitely Maybe》时代的oasis影子,而且更加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更加多样的曲风尝试也让人们看到了复兴后乐队的一片雄心壮志。“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里,我们确实创造了一个很大的神话,但这并不能让人感到满足。我们会一直向上攀登,我们还要在这个世纪里创造更大的神话。”面对着电视镜头时的诺伊尔依旧信心十足,他习惯性地撅着嘴巴,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句话。 也许,喜欢oasis的我们,只需记住oasis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创造的BRITPOP神话就足够了!

oasis有哪些专辑

【1.Oasis】
(沙漠中的绿洲)是近十年来英国最受欢迎和最受评论家承认的乐队之一;他们在将英国的guitar-pop 推向顶峰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2.音乐风格】
Alternative Pop/Rock(另类流行/摇滚)、British Trad Rock(英国传统摇滚)、Britpop(英伦摇滚)、Hard Rock(硬摇滚)、Rock & Roll(摇滚)

【3.乐队简介】
这个来自曼彻斯特的演唱组沿袭了 Stones 和 the Who的粗糙灰暗的形象,融合了 Beatles 的曲调并带有明显的英国抒情色彩的主题。他们将这一切用吉他的吼叫声串起来。而他们的挑衅式的讥笑可以和 Sex Pistols 的叛逆与Stone Rose 的傲慢自大媲美。

起初,组合是由 Liam Gallagher , Paul "Bonehead" Arthurs , Paul McGuigan , 和 Tony McCaroll 几个同学组成的. 他们最初是为 Stone Roses 做吉他伴奏。当 Noel Gallagher 回到曼彻斯特是发现他的兄弟成立了一个乐队后便提出要加入。但是前提是他能够完全的控制这个组合,其中包括创作所有的歌曲;乐队的其他成员同意了他的提议并将乐队更名为 Oasis 。

在经历了大量的俱乐部演出之后,乐队引起了 Creation 唱片的老板 Alan McGee 的注意并聆听了他们的样带。

在与 Creation 唱片签约后,小组在1994年推出了第一张单曲 " Supersonic "。歌曲 " Shakermaker " 成为了初夏的热门歌曲。在首张专辑出版前一个月推出的单曲 " Live Forever "成为英格兰的热门单曲。

小组的首张唱片 Definitely Maybe 成为英国历史上卖的最快的处女碟。Oasis 热持续了整整一个1994年,小组开始在更大的剧场中演出,每一首新歌都是演出的压轴戏。但是小组内部的关系开始变的紧张。当 “ Supersonic ” 开始在美国打榜时,non-LP, String-laden 的“ Whatever ”登上了英国圣诞节期间的排行榜第二名。

在1995年初,小组着眼于美国,推出单曲 " Live Forever "。这首歌成为MTV,album rock 和 modern rock 电台的热门歌曲并登上排行榜第二名。Definitely Maybe 在美国售得金唱片。回到英格兰后,小组录制了新的单曲 " Some Might Say "。在发布的前夜,鼓手 Tony McCaroll 与乐队分道扬镳了,Alan White 顶替了他的位置。" Some Might Say " 在五月一经推出即高居排行榜的榜首。它的成功使小组以前的单曲又重新走红起来。Oasis 在那个夏天完成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 ( What's the Story ) Morning Glory? 并在1995年十月推出。一经推出,这张专辑即急蹿至排行榜榜首,并成为既 Michael Jackson的 Bad 之后卖的最快的专辑。

在1996年,Oasis 热成了世界现象。凭借着单曲 " Wonderwall ",Morning Glory 成为美国十大专辑之一,并最终获得五白金唱片;它也登上了欧洲和亚洲的 Top Ten .在1996年,Gallaghers 的关系不和成为八卦新闻的热门。在Oasis 取消了美国之行后,他们集中精力录制第三张专辑。Be Here Now 在1997年秋推出,单曲 " D'You Know What I Mean " 大获全胜。

【4.专辑介绍】

1)Definitely Maybe (1994)

大碟推出即被评为 "shoots of vitality in a barren pop land"

十一首去到坟墓也会听的歌

Definitely Maybe於1994年由Creation公司发行,其中多首出现在他们发行前一年同The Real People乐队的Chris和 Tony Griffiths一起录制的"Live Demonstration" demo中。正式发行版本的歌曲要比较长,他们与 Mark Coyle 一起录制3遍,直到 Owen Morris 出现并混音制作到大家满意为止。整张专集总共花费8万5千英镑在制作上,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投资。所幸的是跟随著单曲"Columbia" (此单曲只作为电台播放,并未在市场发行)"Supersonic", "Shakermaker" 特别还有"Live Forever"电台播放上的成功, Definitely Maybe迅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专集的标题Definitely Maybe意思听起来互相矛盾,但其实它暗示一种特定的可能性,仰赖上下文才能理解。

1994年OASIS被视为90年代以来Madchester音乐新力量,不同於其他曼城乐队,他们避开了在funk, dance 或 hip-hop上做实验音乐,坦然的把自己定义为rock n roll。相对起Blur 和 The Verve这样的乐队,他们如同一种从未被定义的新声音。 专集中充满著jangle pop, shoegazing, New Wave和indie各种元素。

Definitely Maybe发行当周便获得UK大碟排行榜的第一名。目前已在UK拥有7白金的成绩,美国超过1百万,全世界超过7百万销量。

专辑曲目:
"Rock 'n' Roll Star" – 5:22
"Shakermaker" – 5:08
"Live Forever" – 4:36
"Up in the Sky" – 4:28
"Columbia" – 6:17
"Supersonic" – 4:43
"Bring It on Down" – 4:17
"Cigarettes & Alcohol" – 4:49
"Digsy's Dinner" – 2:32
"Slide Away" – 6:32
"Married with Children" – 3:11

"Rock 'n' Roll Star":Noel和Liam在一次为精选专集Stop The Clocks 做的专题采访时说:这是他们最为自大的歌曲。Noel在回忆说,当时在录音室中他和Liam每天都要排练这首曲子,有时候会唱上一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这首歌曲给他们带来的奇妙的感觉,台下就三个观众...Liam甚至难以形容这首歌曲在他头脑中的感觉,只是说这首歌曾经神经质的停留在他的脑子里。

"Live Forever" :Noel说这首歌曲使oasis由一只地下乐队,走向主流乐队。是"Live Forever"说服了“该死”的音乐人给予他们多些钱制作专辑。Noel在当时很喜欢Nirvana,但是他对于Nirvana表现出的低沉、颓废的生活态度很不满。于是他创作了这首歌,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1995)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是OASIS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张专集(其名称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来自 Gordon Lightfoot 1986年专集 East Of Midnight 的歌曲 Morning Glory 中的一行歌词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另一种说法是NOEL女朋友一天早上打电话来的问候语)。(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於1995年10月发行,并获得世界范围的成功。它在发行当周获得UK大碟榜第一名,只停留一周。但在1996年1月7日它又再次登上榜首,这次连续停留6周时间,随后3次重返第1,至今仍时不时返回排行榜前50(最上一次是2005年6月中排行榜#44)。在美国排行榜取得最高位置为第4,全世界卖出超过1千9百万张。它是英国仅次於The Beatles乐队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第2大销量的专集。Morning Glory 是英国俚语,形容醒来之后的感觉。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常常引起人们对Britpop之战的回忆。在它发行前一年,英国的最红的两个乐队Blur 和 Oasis都发行了成功的专集并在美国打开市场。同时,两乐队在媒体面前互相攻击对方。

最终Britpop之争被人形容为来自工人阶级的OASIS和来自中产阶级的BLUR的对立。1995年8月14日Blur将单曲"Country House" 推迟两个星期与Oasis的单曲"Roll With It"撞期发行。Blur的主唱因此被晚间新闻采访。结果"Country House" 卖出 27万4千张,而"Roll With It"卖出21万6千张。但最后(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取得的成功远远超过Blur的专集The Great Escape,它总共连续停留在排行榜上超过3年的时间,并获得14白金的傲人销量,被喻为Britpop本质的一种体现,20世纪60年代音乐的致敬,天然真诚。

关於专集的一些有趣地方:在第一首歌曲开始前有一段很被调到很小声的Wonderwall前奏,当大家因为听不清楚把音量开大,却被第一首歌曲的开始吓一跳而不得不关小声以免耳朵被震聋。这种玩笑式的技巧,制作人Owen Morris也曾经用在The Verve 1995 年的专集 A Northern Soul中。

Step Out由NOEL演唱,原本预定收录在第8首 (Some Might Say 之后 Cast No Shadow之前),被移走的原因是歌曲chorus部分与Stevie Wonder 1965 年歌曲 Uptight (Everything's Alright)过於相似,OASIS不愿意与 Stevie Wonder 的公司分享(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版权。歌曲最后作为BSIDE收录在1996年发行的Some Might Say 单曲碟,作曲人则写成Gallagher / Wonder / Cosby / May共同创作。

The Swamp Song同时收录在Wonderwall单曲碟中。其中Some Might Say前的一段,有一小段隐藏对话,当快进200%速度,可以听到Noel 说"Fuckin' Hell",这来自於 Some Might Say demo中歌曲开始前的杂音。

专辑曲目:
1. Hello
2. Roll With It
3. Wonderwall
4.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5. Hey Now!
6. Untitled
7. Some Might Say
8. Cast No Shadow
9. She's Electric
10. Morning Glory
11. Untitled
12. Champagne Supernova

3) Be Here Now (1997)

当Be Here Now在英国发行,是OASIS在最颠峰的时候。它是英国唱片历史上销售最快的专辑 —— 仅第一天就卖出42万3千张,第一个星期卖出69万5千7百61张,第二个星期就突破百万张。占据28个不同的国家排行榜。

Noel曾说原本想要做的是双CD,可是最后如"Stay Young" 和 "Going Nowhere"还是被留作B-sides。不过Be Here Now仍然是他们最长的一张专辑:超过70分钟,比其他平均长大约25分钟。

尽管Be Here Now在发行之前是Oasis最让人翘首等待的专辑,但在获得绝对的商业上成功后,它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原本的期待。到现在它依然引发充满矛盾的评论:一些英国乐评杂志将它形容为“过头专辑”,也会为其开脱地解释它的失落是因为前两张专辑过於耀眼的光芒,还有在某些评论中形容Be Here Now是Oasis最后的专辑,britpop的结束。而在歌迷心目中,却又不少反而认为这是Oasis最好的一张专辑。

两位乐队成员Noel和Liam对它的看法也是截然相反。

Noel说:“那只是5个吸著可卡,对什麼都没所谓的男人在录音室做的东西。完全没有贝斯,不知道要表达什麼。所有歌曲都太长,歌词不知所谓,Liam甚至不是在唱歌…”他还认为这张专辑不会像Definitely Maybe 或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那样被人记著,它的标题正说明一切:那是属於那个年代的,无法让时间考验。
Liam说:“我们那时认为很不错,我现在还是认为很不错。人们老是说著Definitely Maybe。Morning Glory可以去见鬼, 那已经过去! Definitely Maybe可以去见鬼, 那也是过去! ”

专辑曲目:
1. D'You Know What I Mean?
2. My Big Mouth
3. Magic Pie
4. Stand By Me
5. I Hope, I Think, I Know
6. The Girl In The Dirty Shirt
7. Fade In-Out
8. Don't Go Away
9. Be Here Now
10. All Around The World
11. It's Gettin' Better (Man!!)
12. All Around The World (Reprise)

4) Masterplan (1998)

1998年,乐队发表了这张B面作品精选集,虽然都为B面作品,但依旧出色。

专辑曲目:
01 Acquiesce
02 Underneath the Sky
03 Talk Tonight
04 Going Nowhere
05 Fade Away
06 The Swamp Song
07 I Am the Walrus [Live]
08 Listen Up
09 Rockin' Chair
10 Half the World Away
11 It's Good to Be

5)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2000)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 是Oasis第四张录音室专辑,於2000年2月28日发行。1999年,临近专辑发行前夕,Oasis两位成员相继离去(Bonehead和Guigsy),并且Oasis启用一名新的制作人(Mark 'Spike' Stent)。这些变化致使专辑的音乐更具实验性,带著电子和迷幻的色彩,让Oasis不同於以往那种九十年代的纯粹ROCK'N'ROLL。

像 Who Feels Love? 的印度风格,以及有些电子感觉的 Go Let It Out 都不同於乐队以往创作。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是英国史上销售第六快的专辑,首周发行便卖出31万张。尽管这张成为他们第4张英国冠军专辑,但也是Oasis有史以来卖的最差的一张,全球仅卖出3百多万张。

专辑名称来自於牛顿的一句名言:如果说我能比其他人看的更远,那只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Noel在2英镑硬币上看到了这句话,觉得作为Oasis的新专辑名称很合适。接著他把名字写在了香烟盒上,但Noel此时已醉醺醺。等到早上醒来,发现写著“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 — A bum Title”(少了S和L )

由於Bonehead和Guigsy在录制中途离开,涉及到版权和相关法律问题,所以这些部分得重新再录一遍。因此只有Gallaghers和White参与专辑工作。

专辑的封面是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楼楼顶拍摄,你可以看到一些很著名的建筑,比如帝国大厦。这张相片还有个很特别的效果,就是看不出这是什麼时间拍的。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摄影师每隔半小时捕捉一次景象,一共进行18小时。然后照片经过数字编辑放在一起,但是没有用到视觉特效。

在2006年一期《Q》杂志中, "50张最差专辑"评此专辑排在46位,并写道:这是他们的最低点。但有意思的是它曾入选《Q》在2000当年评选的50最佳专辑。做为对《Q》的回应,Noel说道:“尽管这不是我们最好的,但是在低潮之中也不失为一张好专辑,我为这张专辑花的精力比以前任何一张都要多。”

而也有一首B面歌曲让人特别注意,那便是Lets All Make Believe,它出现在Go Let It Out单曲之中,被认为是乐队最棒的歌之一。《Q》2007年2月刊中说道,这是首被忽视的歌,如果它在专辑裏会给专辑带来一颗额外的星,从而使专辑达到5星评价。

在2000年一月一张DEMO泄漏了出来,其中大多数歌是由Noel同两位朋友帮助下在他家Supernova Heights的录音室以及Wheeler End录音室内完成。DEMO曲目有以下这些:

"Carry Us All"
"Who Feels Love?"
"Fuckin' in the Bushes"
"Little James"
"Gas Panic!"
"Put Yer Money Where Yer Mouth Is"
"Sunday Morning Call"
"I Can See a Liar"
"Go Let It Out"
"Roll It Over"
"Revolution Song"
"Where Did It All Go Wrong?"
"(As Long As They've Got) Cigarettes in Hell"
"Just Getting Older"

"Let There Be Love" 当时"Carry Us All", "Revolution Song", "Just Getting Older" 和"Let There Be Love"是计画既不在专辑也不会作为新单曲Go Let It Out的B-SIDES。这些歌都是以前从未被说起,只有Revolution Song被”Six Months on the Road with Oasis”的作者提过。这四首歌标题也是取自歌曲中不断重复的话语。Revolution Song曾被取名Solve My Mystery。另Let There Be Love也曾叫过It's a Crime,此后在Don't Believe the Truth上发表。而关於Revolution Song,Noel曾在2000年2月23日的一次采访中说 它已经泄露小样(DEMO),不过暂时不会发行,因为它听起来有些像BLUR最近推出的歌曲TENDER。此曲至今仍未发行。

专辑曲目:
1. carry us all
2. who feels love ? (demo)
3. in the bushes (demo)
4. little james (demo)
5. gas panic (demo)
6. put your money where yer mouth is (demo)
7. sunday morning call (demo)
8.i can see a liar (demo)
9. go let it out (demo)
10. roll it over (demo)
11. solve my mystery
12. where did it all go wrong ? (demo)
13. cigarettes in hell (demo)
14. getting older
15. it’s a crime

6) Heathen Chemistry (2002)

Heathen Chemistry是Oasis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2002年夏天发行。在英国地区买了超过100万张,是2002年10大畅销专辑之一。截至2005年全球销量大约有400万张。

对歌迷和乐评家而言,他们的态度显然比对上一张要好的多。这张专辑前共发行4张单曲:

The Hindu Times 第六支英国冠军单曲
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 英国世界杯被淘汰的安慰曲
Little By Little/She Is Love 双A面单曲
Songbird 第一支LIAM创作的单曲

这也是Alan White参与的最后一张专辑,他被NOEL指责不参加乐队会议而致使工作无法展开并於2004年离开。他的位置被zak取代,但zak只是作为嘉宾演出者,并非乐队的一员。

据NOEL所说这张专辑的标题来自在IBIZA买的一件T恤,上面写著“The Society of Heathen Chemists”。与此相似的是,第一支单曲The Hindu Times名字也是来自一件T恤。在这首歌还只有配乐部分期间名字就已被敲定,其他的曲子直到最后完成定下名字前都叫做曲目1、曲目2之类。

专辑於2001-2002录制,这次的录制是新贝司手BELL和节奏吉他手GEM第一次参与到OASIS的专辑制作,他们各自贡献一首歌。LIAM写了三首歌彻底宣告NOEL在写歌上对乐队的绝对统治。

在专辑发行前三个月,泄漏版(全部11首歌均泄露)的出现使专辑的发行蒙上阴影。然而听者在Little By Little和 Better Man这两首歌上仍发现了专辑和泄漏版的细微差别。

专辑曲目:
1. The Hindu Times
2. Force Of Nature
3. Hung In A Bad Place
4. 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
5. Songbird
6. Little By Little
7. A Quick Peep
8. (Probably) All In The Mind
9. She Is Love
10. Born On A Different Cloud
11. Better Man

7) Don't Believe The Truth (2005)

Don't Believe the Truth是Oasis第六张录音室专辑,於2005年5月30日发行。第一周销量达到23万8千张,登上英国专辑榜第一,美国专辑榜12名的好成绩。虽然它只在美国排行榜短暂停留,但这是自Be Here Now以来Oasis在美国取得的最好成绩。截至2006年第一周,此张专辑已在英国取得3白金销量。到2007年4月为止,Don't Believe the Truth全球销量已有约四百万张。

乐队每个成员都为这张专辑写了歌,所有工作首次被分担到各个成员身上。例如某些歌曲上,本是贝司手的Andy Bell拿起了吉他,与此同时,Noel或Gem在某些歌曲弹起了贝司。这张专辑也是Zak第一次取代Alan White的鼓手位置。(Zak并非乐队成员,只是一名嘉宾鼓手)

Liam凭藉自己越来越嫺熟的写歌能力对专辑起著更大的影响。Noel说这是后四张专辑中他最喜欢的一张。这张专辑,正如他所说,与以往只有他写词写曲的专辑有著不同的感觉。

Don't Believe the Truth的录制时间一再延期,原计划2004夏季或秋季发行,且一开始是由DEATH IN VEGAS制作。专辑於2004年一月后正式开工,录音室选在Oasis的首发专辑Definitely Maybe的录制地点Sawmills Studios。等到工作完成时,乐队并不满意做出来的东西。

Noel曾几次指出DEATH IN VEGAS的工作没什麼大问题,但是制作出来的歌不足以做为一张专辑发行,应该修整一下寻找些新的灵感。Noel说:“我们就像尝试让一堆垃圾绽放出光辉。”Death In Vegas大约为他们制作了十首歌,据Noel所说,其中六首连当b-sides的资格都没有,其馀四首最后在专辑上发行。它们是"Turn Up The Sun", "Mucky Fingers", "A Bell Will Ring" 和 "The Meaning of Soul"。当然这四首歌也免不了重新录制或是进行修改。

短暂的休息后,一些新歌涌现,包括"Let There Be Love", "Lyla" 和"Part Of The Queue"。乐队在Wheeler End Studios重新集合,Noel充当起制作人。接下来的工作中,Zak参与进来。2004年的Poole和Glastonbury演唱会上乐队首次现场演出"The Meaning of Soul"和"A Bell Will Ring"。

听到乐队经纪人Marcus Russell谈起关於专辑制作问题后,美国制作人Dave Sardy显露出兴趣。在拿到一些现有的母带,Dave进行了一些混音制作,其成果得到乐队成员的一致好评。不久他就抵达英国接手在伦敦Olympic Studios的录音工作。没过多久,他要求乐队集体前往洛杉矶并重新录制大部分曲目,这只因为他感觉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较为舒适。乐队最终接受要求,后阶段的录音工作在洛杉矶Capitol Studios展开,从2004年10月开始共花费约9周的时间.

作为专辑的首发单曲,“Lyla”是饱受争议的一首歌。一开始公司认为在提供的曲子中没有合适的首发单曲。因此决定录制Lyla,尽管它早在一年前已由Noel写成并录好小样,但乐队的录制工作并未包含这歌。最后决定由Dave Sardy将Noel的小样带与Liam的声音还有Zak的鼓声进行混音。这首歌在英国单曲榜取得第一名,在美国现代摇滚歌曲榜上排名19(Modern Rock Tracks Chart)。乐队决定的首发单曲是Noel选择的Mucky Fingers,但公司要求下乐队作出让步,因此Lyla成了首发单曲。

2005年4月,有四首歌泄漏,它们是"The Meaning of Soul", "Mucky Fingers", "Keep the Dream Alive", 和 "Let There Be Love"。整张专辑在5月3日在互联网(iTnes Music)提供下载,苹果公司意外的提前专辑发售日期,无论是苹果还是发行公司都没有任何官方说明,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苹果错将5月30日看成5月3日。

专辑曲目:
1. Turn Up the Sun
2. Mucky Fingers
3. Lyla
4. Love Like a Bomb
5.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Idle
6. The Meaning of Soul
7. Guess God Thinks I'm Abel
8. Part of the Queue
9. Keep the Dream Alive
10. A Bell Will Ring
11. Let There Be Love

8)Stop The Clocks (2006)

专辑曲目:

1.Rock 'n' Roll Star
2.Some Might Say
3.Talk Tonight
4.Lyla
5.The Importance Of Being Idle
6.Wonderwall
7.Slide Away
8.Cigarettes & Alcohol
9.The Masterplan
10.Live Forever
11.Acquiesce
12.Supersonic
13.Half The World Away
14.Go Let It Out
15.Songbird
16.Morning Glory
17.Champagne Supernova
18.Dont Look Back In Anger

TheBeatles的详细资料

甲壳虫乐队又名“披头士”(Beatles),Beat在英文中是“搏击跳动”的意思。甲壳虫乐队是1960年由约翰·列侬、保罗·卡麦锡、乔治·哈里森、林里·斯达尔组成,他们四个人中由列农担任演唱和节奏吉它手,麦卡锡担任演唱和低音吉它手,哈里森为主奏吉它手,斯达尔任架子鼓手。1962年9月乐队发行了第一张唱片,1964年第一季度,乐队的唱片销量高达美国唱片总销量的60%,该年的首次访美成为美国最轰动的事件。甲壳虫乐队以其反上流社会,反正统艺术的风格,锋利而快捷敢于接触社会敏感问题的内容,在舞台上那种与世俗挑战的举止,征服了各国青年。不少歌曲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代青年失望、低落和愤懑的心情。

“在那段浮晃的黑白新闻短片中,4个大男孩站在所有伦敦女孩的尖叫声面前,欢迎他们的人潮不断地向前推挤着……镜头前不断闪过一张张歇斯底里地尖叫与哭泣的脸孔。”这是许多年后人们通过录像看到的披头士,看到的那个时候的狂热。美国人在领了十几年的文化风骚之后,在那个曾经是日不落的帝国里,在那个最老牌最保守最绅士的加速度里出现了4个人,他们用一促歌声,不着边际的歌声去与就一个时代的心思。
那是一个我们错过的年代,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是的,六、七十年代,在英国,四个年轻人高歌着,他们用自己的心歌唱自己的歌——自由、青春、激情、梦想和荣耀在天际盘旋,在云霄回荡。
——那是一个充斥着梦想的年代,一个年轻人的年代,一段属于dreamers的岁月。
曾几何时,歌者在枪声中倒地;
曾几何时,歌声伴着枪声后的烟雾消散;
曾几何时,“Peace and Love”的梦想被渐渐遗忘;
曾几何时,所有的激情都消失殆尽——心中,只剩冷漠。

逝去的,就让它逝去吧!
时间教会了我们遗忘,岁月教会了我们“冷静”。
60年代的激情,如今已沦为“幼稚”,
成熟的我们习惯了平静的生活,
对一切试图扰乱平静的dreamers,
我们去嘲笑,去“善意”地击碎他们的梦想。
——我们不以为然,因为我们成熟……

但毕竟,世界上还有dreamers,
他们的心灵还没有麻木,
他们的灵魂还没有疲惫,
他们的心中还有没被岁月吞噬的激情与梦想

是的,年代逝去了,
没逝去的是那个年代的梦想;
歌者逝去了,
没逝去的是他的声音。

1. Love Me Do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1.mp3
2. From Me to You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2.mp3
3. She Loves You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3.mp3
4.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4.mp3
5. Can‘t Buy Me Lov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5.mp3
6. A Hard Day‘s Night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6.mp3
7. I Feel Fin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7.mp3
8. Eight Days A Week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8.mp3
9. Ticket to Rid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09.mp3
10.Help!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0.mp3
11.Yesterday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1.mp3
12.Day Tripper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2.mp3
13.We Can Work It Out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3.mp3
14.Paperback Writer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4.mp3
15.Yellow Submarin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5.mp3
16.Eleanor Rigby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6.mp3
17.Penny Lan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7.mp3
18.All You Need Is Lov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8.mp3
19.Hello Goodby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19.mp3
20.Lady Madonna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20.mp3
21.Hey Jud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21.mp3
22.Get Back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22.mp3
23.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23.mp3
24.Something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24.mp3
25.Come Together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25.mp3
26.Let It Be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26.mp3
27.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http://61.156.7.14/upload/mp3/beatles27.mp3

约翰.列侬 (John Lennon)

1940年10月9日出生于英格兰利物浦 1980年12月8日死于美国纽约
John Lennon所发掘的东西比任何一位流行歌手都多,包括猫王(Elvis Presley)在内,Lennon对Elvis Presley评价就是:“会唱歌的猫王自从入伍就不赋存在了”,这段话表现出了这位20世纪伟人的智慧。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乐队中的一员,他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经历过乐队解散的痛苦后,他变得更富有心智也变得愤事疾俗了。他和他的妻子Yoko Ono,试图通过non-musical的手段来拯救世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显得太离谱了。尤其是Yoko Ono象一件牺牲品一样的成了许多人攻击和辱骂的对象。影片"Imagine"中描述的漫画家Al Capp对她的敌对和辱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的“床上和平”以及对政治激进分子天真而轻率的迎合,都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和平,但很遗憾的是没有一件是成功的。但Lennon的成功又在哪呢?那就是在人们的脑子里深深地刻上了一个追求世界和平的概念。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那些反对战争的国家的领导人在不知不觉中就用到了Lennon的那句"Give peace a chance"的歌词。当Plastic Ono Band成员在La Reine大楼录制这首歌的时候,他们肯定没想到这首歌会有这么重要的意义,但自从它在1969年发行了之后,就成为了一首颇具精神意境的歌曲。

Lennon的个人发展是从那张未完成的名为"Music No1-Two Virgins"的唱片开始的。唱片的封面是他和Yoko站在一起的裸体照片,与唱片里杂乱的声效比起来,还是那张封皮更出名。3个月之后Lennon跟歌迷们出奇的玩笑又开始了,在第2张未完成的唱片"Music No 2 - Life With The Lions"里,有一面录制的全是Yoko在伦敦医院里准备生产时他们互相呼唤的声音。从Yoko准备分娩到最终流产的那段时间里Lennon一直守在她的床边。在"Give peace a chance"推出的4个月之后,"Cold Turkey"发行了,这次是由 Lennon、Ono、Eric Clapton、Klaus Voorman和鼓手Alan White共同完成的。尽管没有等上排行榜的前10名,但这还是一首不错的好歌。接着Lennon那不可救药的才华又发作了,由于英国支持越战,为了表示抗议他宣布放弃被英国女皇授予的MEB荣誉勋章,"Cold Turkey"也就此从排行榜上滑了下去。1970年2月理了个平头的Lennon在BBC的Top Of The Pops节目里进行了一个名为"Instant Karma"的表演,这次激烈的演出也是另一个反战抗议的行动。1971年1月John Lennon- Plastic Ono Band发行的"primal scream"专辑对Beatles的歌迷可以说是一次震动,它容才华和烦恼于一身。在这张专辑里,Lennon描述了他痛苦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整张专辑显得那么的幽雅和纯净。其中在歌曲"Mother"中的歌声真切的表现出了Lennon对失去母亲的那种痛苦。另一首"Working Class Hero"也是专辑中非常突出的歌曲,歌里没有了已往Lennon唱歌带有的酸性味道,而是低声的哼唱着"A working class hero is something to be, if you want to be a hero then just follow me"。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Lennon想成为无产阶级的代表而教科书里却把他写成了一个中产阶级,这可成了他莫大的烦恼。这张专辑是一张Lennon变通和驱除杂念的作品,最能说明这点的就是那首"God",在歌中他唱道:"I don't believe in the Beatles . . . I just believe in me, Yoko and me, and that's reality"。这张专辑是列侬告别过去的宣言,它显得那么的才华四溢。在后来的这么多年中它一直被认为是Lennon最好的作品。

1971年是Lennon创作最丰富的一年,在"primal scream"之后,紧接着他就推出了另一首出色的单曲"Power To The People"。移居纽约后,在10月发行了他的巨作"imagine",同时为这首歌补充发行的选集也在各国登上了排行榜的第一名。而此时Paul McCartney的"How Do You Sleep?"相比之下在排行榜上则显的很吃力,仅仅取得了第20名,但Paul后来推出的"Jealous Guy"也被歌迷们当作了经典,也直到那时Paul的歌才在排行榜上有了起色。Lennon对政客们的仇视也在这张专辑里的"Gimme Some Truth"里表现了出来,他娓娓的唱道:"I'm sick and tired of hearing things from uptight, short-sighted, narrow-minded hypocrites",形象的表现出了当时政治家的形象,这首歌也被视为了Lennon的一首名曲。在音乐的曲调上"imagine"显得很简朴和纯净,但和这种简朴联系起来的却是超越了时间界限的歌词,也正是这点使它成为了本世纪最出色的一首歌。12月,一首圣诞单曲"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也发行了,这是另一首注定会年年重新发行的不朽作品,同样里面也有象"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这样简单但又很尴尬(这里原文用词既为embarrassingly)的歌词。数年后来从来自纽约的消息说:这两张专辑中包含的数首政治色彩强烈的歌曲,是Lennon在与激进分子Jerry Rubin联系最密切的时期创作的。"Luck Of The Irish"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面看起来歌曲轻快,但歌词里面包含了严苛的评论。这张专辑表现出反抗精神最强烈的是另一首被Lennon称为"Woman Is The Nigger Of The World"的歌曲,这次他又成为了这场争取妇女权益运动的带头人,虽然妇女权益成为时尚是在10年以后。接下来的几年,他登上了飞机开始对抗遣返及争取绿卡的活动。在1973年他又推出了专辑"Mind Games",这张专辑揭示了他与Yoko之间存在的问题。随后他变一个人居住在了洛杉机开始了与毒品和酒精的一段"亲密时光"。在这段烦躁的时间里Lennon发表了专辑"Walls And Bridges",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婚姻的题材,并且奇迹的冲到了排行榜的首位。1974年11月他做了他最后一次的现场演出,地点在Madison广场花园,也就是在那天晚上,他和Yoko又重归于好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分居失败了"。

"Rock 'N' Roll"专辑在第二年发表,这是一张紧凑而且充满精力的唱片,里面收录了许多他最好的作品,比如"Slippin' And Slidin'"、"Peggy Sue"、"Stand By Me",歌迷及评论家都给予了这张专辑好评,而且在大洋两岸都登上了第6名。随后他们的儿子Sean出世了,Lennon也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夫,他们琐碎的商业工作则由Yoko来照管。5年后,他与Yoko共同完成的专辑"Double fantasy"发行了,它立刻就登上了各国排行榜的第一名,正当歌迷们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为Lennon的重返乐坛而高兴时,12月8日Lennon被残忍的枪杀在他Manhattan的公寓外,几乎就是在Lennon的心脏在医院停止跳动的那一刻,全世界歌迷的反应空前的悲痛,这种场面只有在国家的领导人和皇室成员去世时才会看到。他在Beatles以及单飞后的所有专辑都立刻重新发行,销量和唱片的排名简直就象Beatles的全盛时期。你可以想象一下,John Lennon如果有在天之灵,他一定在看到人们的行动,然后朝我们投来了一个完美的微笑。Lennon属于那种很冷酷而且不易琢磨的人,他会在这分钟内爱上你,但在几分钟后就用他的话来毁灭你。对与他的人格评价只是个人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他和Paul McCartney共同创作的歌以及他自己的歌绝对是到现在为止人们知道的最好的流行歌曲!

保罗.麦卡特尼 (Paul McCartney)

1942年6月18日出生在英格兰利物浦
尽管把处理Beatles的日常事务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但这位前Beatles的贝司手兼主唱还从事着不少Beatles以外的事情。这些"副业"都显示出了他良好的人员以及很高的个人魅力,包括帮助Cliff Bennett、 Paddy、Klaus和Gibson录制他们的音乐以及帮助the Bonzo Dog Doo-Dah乐队处理他们与公众见面的事宜。他还用Bernard Webb这个假名为Peter和Gordon写了一首名为"Mowan"的歌,自从Apple Records(既苹果公司)成立了之后,这种贡献就更多了。在Apple Records里Paul指导了Mary Hopkin和Badfinger的早期音乐生涯,也帮Jackie Lomax和James Taylor发行了专辑。虽然这些事都证明了他开始独立,但他还是在和Beatles的其他成员完成了"Let It Be"之后才宣布离开乐队。他把他的自我发展称为追求自我风格,言下之意也就是要暂时的离开摇滚的发展轨道,在他的单曲"Maybe I'm Amazed"里就有所体现。"Ram",由Paul和他的妻子Linda共同创作的专辑,也被当时的乐评评价为伤感而又软绵绵,缺少锐利的酸性摇滚的味道。尽管如此,这张专辑在美国还是登上了第一名,随后在一张附加单曲"Uncle Albert/Admiral Halsey"中的"Another Day"又登上了美国排行榜的第2名。不久,曾帮助他们制作专辑的鼓手Denny Seiwell被邀请加入Paul正在组织的乐队,在此后,随着前Moody Blues乐队成员Denny Laine的加入,乐队的实力有了大大提高,最后这个四人组合起名为"Wings"。乐队成立不久就完成了一张名为"Wildlife"的专辑,其中吸收了reggae和古典摇滚的节奏,专辑显的很灵巧。随着又一名成员Henry McCullough加入乐队,Paul组织了一次在英国大学内的巡回即兴演出。在演出归来后,1972年Wings发表了3首风格迥异的单曲,分别是"Give Ireland Back To The Irish"、"Mary Had A Little Lamb"、"Hi Hi Hi'/'C Moon",第2年又推出了一首被认为是Paul传统民谣风格的单曲"My Love"、及专辑"Red Rose Speedway",但还在计划中的第4张专辑被Seiwell和McCullough的离队破坏了。不过省下的3名成员在他们的Lagos录音棚内经过一系列的商议后显的还是很高兴。
专辑"Band On The Run"是一个及时的成功作品,它挽救了McCartney摇摇欲坠的名誉。对于所面对的逆境,这位音乐家鼓起了勇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来完成这张专辑,并且找回了他曾在以前发行专辑时向歌迷许诺过的许多东西,自然当专辑的主题曲以及"Jet"登上英美两地排行榜前10名的时候,专辑也取得了很大的商业成功。接着,乐队进行了重组,吉他手Jimmy McCulloch及鼓手Joe English进入了乐队。随后乐队完成了"Venus And Mars"、"Wings At The Speed Of Sound"及"Wings Over America",虽然Wings没能让"Band On The Run"提升乐队的艺术高度,但还是重新使McCartney成为了乐坛重要的人物,也使他拥有了不少骄人的销售业绩,比如"Listen To What The Man Said"(1975)、"Silly Love Songs"(1976)、"Silly Love Songs"(1976)。虽然进步又一次的随McCulloch和English的离队破坏,但Wings还是为他们的专辑"Mull Of Kintyre"(1977)的巨大成功而感到骄傲,专辑连续9周占据英国排行榜的第一名,而且仅仅在英国就拥有了售出250万的佳绩,唯一有点遗憾的是,"With A Little Luck"这首在美国取得冠军的歌曲并没有被收录在英国发行的版本里。尽管有如此的成绩,尽管随着吉他手Laurence Juber和鼓手Steve Holly两名成员的加入又使Wings的实力有所加强,但让他们搞不懂的是,为什么死活都改变不了它在人们心中那"末流"乐队的形象?尽管Wings维持到1981年4月之前还没有解散,但McCartney的solo--"Wonderful Christmastime"(1979)、"Coming Up"(1980)和"McCartney II"就已经发表了,这就使这位音乐家在自己的音乐生涯里有了新的定位。

接着Paul有和Stevie Wonder及Michael Jackson合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如果这种成功能持续下去的话,那也就没有必要再发行这些专辑的选集了。不久以后McCartney推出的关于自己的特写影片"Give My Regards To Broadstreet"以及随影片一起发行的同名专辑也受到了舆论的贬低,尽管这张专辑里的"No More Lonely Nights"爬上了排行榜的第2位。虽然他的合伙人Eric Stewart在Paul创作"Press To Play"时曾给过他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但这张专辑的销量还是在一个劲的下滑。同时这位原来多产的艺术家创作歌曲的数量也在明显的下降。"Choba B CCCP"这张单独在苏联发行的精选专辑,这也为他与Elvis Costello的联合创作提供了一些艺术资料,不久他就与Elvis Costello合作完成了Elvis Costello的"Spike"及Paul自己的"Flowers In The Dirt",这张专辑也可以说是自"Venus And Mars"之后最不错的一张专辑,但很遗憾这张专辑里的精选单曲还是没能进入排行榜。但在随后的世界巡回演出的过程中,还是显示出Paul McCartney对歌迷们还是很有号召力的,这次乐队的巡演包括他的妻子Linda,以及几位新加入的成员,吉他手Robbie McIntosh,键盘手Wix,贝司手兼主唱Hamish Stuart和鼓手Chris Whitten。通过演唱Beatles、Wings以及Paul的个人作品,这位音乐家展示了他跨越了25年的音乐威力。他音乐的多样性还展现在他与Carl Davis合作完成的"Liverpool Oratorio",这是一个描写歌剧演员Dame Kiri Te Kanawa的作品。乐队随后发表的"Off The Ground"的社会反响又很冷淡,但随之进行的巡回演出却反响不小。1993年进行的世界巡演也反响热烈,同时也成了当年在美国收入最多的巡演。

1994年关于Beatles重组的谣言传播开来,McCartney和Yoko都站了出来解决他们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也包括George Harrison和McCartney之间的。1994至1995年原Beatles的成员在BBC电台表示现在已经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重组了。这也成功的造就了1995到1996年发行的"Free As A Bird"和"Real Love"这两张Beatles的单曲,以及1996年"Anthology"系列的推出,虽然这时Lennon已经不在了。同年McCartney也被授予了为音乐做出杰出贡献的爵士荣誉。推测起来这可能是因为为了赞誉他与Lennon的突出的音乐贡献。
无意是受到了"Anthology"的影响,新专辑"Flaming Pie"听起来就好象以前的那个Paul回来一样。此外在3首歌里Steve Miller还运用了gutsy rock吉他。最主要的还是这张专辑是一次对过去宏伟的回归。 里面包含了各种风格不同的歌曲,这也是对Beatles的White Album的一种模仿。"Heaven On A Sunday"、"Used To Be Bad"、"Souvenir",而优雅的"Calico Skys"则是献给他亲爱的妻子Linda的,表现出了他对Linda由衷的爱,而正是这种爱擦亮了整张专辑,这是这么多年来Paul最好的一首歌之一。但很不幸,专辑出版的第2年,Linda在她那场与癌症的战斗中失败了,1998年6月9日,人们在伦敦的Trafalgar广场举行了哀悼仪式来纪念这位音乐家妻子。Flaming Pie可以完美的当作一首歌来欣赏,它绝对是一张优雅的杰作。

林格.斯塔尔 (Ringo Starr)

1940年7月7日出生于英格兰利物浦
Starkey最开始出名是在Rory Storm组织的The Hurricanes乐队里当鼓手的时候,但他被大家了解还是在Beatles乐队里的时候,而且与乐队其他的三名成员建立起了和谐的关系,成为了乐队原来那个沉没寡言的鼓手Pete Best的成功继承者,Pete Best在1962年被赶出了乐队。Ringo这个名字来自他许多的手指装饰品,这个名字显得很简洁,这也铸造了他简洁的演奏风格在队友们心中和谐的印象。尽管在音乐上与其他的成员相比他显得黯然失色,而他的那种冷幽默帮助他发挥了个人特色并且在每张专辑中都少不了Ringo的歌声。而最著名的就是他演唱的那首"Yellow Submarine",这首单曲在1966年销售出了100万张。而他在电影"A Hard Day's Night"和"Help!"中的成功表演,也使他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有所收益,他成功的在电影"Candy and The Magic Christian"中担当了一个喜剧角色。他的个人音乐生涯是从他的专辑"Sentimental Journey"开始的,这是一张标准的选辑,随后还发表了一张名为"Beaucoups Of Blues"的选辑,收集了很多田纳西乡村音乐,两张专辑都是在Beatles解散前发表的。谁要是预测Ringo的个人生涯没希望,那他肯定是近视眼。Ringo与George Harrison合作完成的第一张单曲"It Don't Come Easy"立刻登上了美国排行榜的第一位,而且销售了100万张,同时这对组合还完成了"Back Off Boogaloo"(在英国排名第二)和"Photograph"。Ringo完成了不少有自己特色的歌,好多都得到了原来队友的帮助,但可惜没有一首被共同录制下来。由于收集了很多原创材料以及最好的摇滚歌曲,这张专辑在后来取得了白金纪录,而且被赞美为最棒的前Beatles的选辑。他的单曲"You're Sixteen"1974年登上了美国排行榜的榜首,但不论后来象"Oh My My"、"Snookeroo"和"Only You"这样的歌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这位歌手的创作动力开始下滑了。在出演了一部失败的影片"Caveman"后,他在电影"That'll Be The Day"中饰演的一个角色受到了很高的赞誉,但同时他发行的专辑"Ringo The 4th"和"Bad Boy"却越发的显示出这位艺术家已经失去了音乐发展的方向。
接下来Ringo在1983年创作的一张专辑在英国和美国都被拒绝发行,同时他的健康也被慢性酒精中毒所折磨着。在这段低谷里,Ringo成了一个获奖儿童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这里他找到了不少新观众。后来他被邀请去出席为Carl Perkins献词的活动。然而在1987年和美国制作人Chips Moman一起完成的专辑又被弃用了。在他重新开始创作前新专辑"All-Starr Band",Ringo在身为一名女演员的妻子Barbara Bach的陪伴下在一家康复中心治疗酒精中毒的时候,受到了那里人们的高度评价。1989年在Levon Helm、Billy Preston、Joe Walsh和Dr. John的加盟下,Ringo取得了在美国巡演的成功,同时这次巡演的内容也被录制成专辑和录象带发行。这次有号召力的巡演证明了Ringo还是被大家所尊重的。1992年因为一张新专辑的发行和又一次成功的巡演,Ringo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张专辑为l了纪念"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发行25周年而推出,同时也是为了他在专辑"Abbey Road"中的杰出表现,也争得了业界对他的重新评价,改变了人们以前对他作为一名鼓手而抱有的非常轻视看法。1998年发行了新专辑"Vertical Man"之后,他接受了很多的采访。好象只有一次Ringo谈起了关于过去的很多东西,当时的他由于人们仍然认为他只是Beatles的一名鼓手而怒形于色。不过这些未必会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Ringo Starr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其实是很重要的。

乔治.哈里森 (George Harrison)

1943年2月25日出生在英格兰利物浦
作为Beatles中最小的一名成员,Harrison的才华被John Lennnon和Paul McCartney所掩盖了,尽管"Don't Bother Me"、"I Need You"、"If I Needed Someone"等作品显示出他相当具有创作才华,但这些成绩都被他的两位在音乐学院时同学(即John Lennnon和Paul McCartney)的作品所淹没了。相反的,他却通过模仿著名的乡村音乐歌手Carl Perkins磨练出了一手绝佳的吉他技艺,同时也通过在那首"Norwegian Wood"中创造性的运用了印度的sitar琴为流行乐词典添加了一种新乐器。他对印度文化的痴迷是在他个人音乐成熟后被披露出来的,在专辑"Revolver"中,通过"Taxman"和"I Want To Tell You"就可以看出他音乐所到达的新高度。他随后收起了想独立制作电影唱片"Wonderwall"和"Electronic Sounds"的野心,但单曲"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Something"的创作却提高了他作为一名熟练的音乐创作人的水准,这两张单曲在1969年的销售中都取得了超过一百万的业绩。Harrison同时也为Billy Preston、Jackie Lomax以及印度的Radha Krishna神庙创作了作品。在他的下一张专辑"All Things Must Pass"开始制作之前与Delaney和Bonnie协作进行了巡演。接下来推出的这张专辑吸取了这些年以来的他积攒的材料,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Awaiting On You All"、"I'd Have You Anytime"(与Bob Dylan合作完成)和"Beware Of Darkness"。
这张专辑的成功也源自出色的"My Sweet Lord","My Sweet Lord"那灵巧而悦耳的声音使它很快就登上了英美排行榜的首位。它的光彩在几年后却被夺走了,因为出版商Chiffons控告Harrison偷窃了他们1964年发行的精选专辑里"She's So Fine"的曲调,并且成功的胜诉。Harrison计划的下一首单曲是"Bangla Desh",这是应音乐家Ravi Shankar的请求为援助印度大陆饥荒的赈济活动而创作的。慈善音乐会1971年8月在纽约Madison花园广场成功的举行,出席的歌手包括Harrison、Dylan、Preston、Eric Clapton及Leon Russell,随后这场演唱会被作为电影和一套唱片发行了。后来恼人的法律纠纷使气愤的Harrison失去了随和而利他的脾气,1973年他夺回了对唱片的所有权。Harrison可以引以自豪的是关于All Things Must Pass的诉讼得到了众多人士的支持,包括Derek 和The Dominos, Badfinger和制作人Phil Spector。但随后的专辑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也因此显得太平和而缺少了应有的魄力,还好,虽然如此,在一张附加单曲"Give Me Love (Give Me Peace On Earth)"的帮助下,专辑还是在美国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但评论界的反映却出奇的冷淡。接着一次不顺利的美国巡演似乎预示了他下一张专辑"Dark Horse"的不幸命运。由于与妻子Patti Boyd的离婚,这张专辑也反射除了这位音乐家的创作低谷。尽管情况不是很好,但专辑"Extra Texture"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收支平衡,这可能是专辑里1971创作的歌曲"You"反应很强劲的缘故。随后的专辑"Thirty-Three And A Third"和

甲壳虫乐队资料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克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披头士乐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领了轰轰烈烈的,被美国称为“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音乐文化入侵浪潮,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的基础,彻底埋葬了“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王朝,统治了美国唱片市场,并影响了此后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对于美国唱片工业冲击形成的影响,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

虽然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一个商标,他们中的成员也有被英国女王加封晋爵。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电影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回溯披头士乐队的形成、发展以及他们数不胜数的光辉成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初,这支神话般乐队的开始是从英国名城利物浦开始的。早在披头士乐队录制专辑轰动世界的五六年之前,这支看起来和其他无名乐队并没有太多区别的音乐团体就已经开始了他们传奇般的经历。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当时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出生于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在美国纽约遇刺身亡)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1956年,16岁的约翰·列侬在利物浦一处教堂里结识了小他两岁的保罗·麦卡特尼(出生于1942年6月18日),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双子星走在了一起。1957年3月,正在高中读书的列侬购买了一把吉他,并且在高中校园里组建了一支名叫Quarrymen的噪音爵士乐队,乐队的名字来源于他们的学校Quarry Bank高中。保罗·麦卡特尼马上就加入了列侬的这支乐队担任另外一名吉他手,不久之后麦卡特尼的好朋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出生于1943年2月25日,2001年11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因恶性脑肿瘤去世)也加入了乐队成为了第三名吉他手,与此同时也陆续的有其他乐手临时性加入并退出这支高中校园里的乐队,其中留队时间较长的是乐队的鼓手柯林·汉顿(Colin Hanton)他于1957年加入,于1958年退出。最终,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1960年3月,约翰·列侬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才华横溢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Stuart Sutcliffe,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1962年4月10日因突发型脑出血病逝)加入了Quarrymen乐队,同时他建议乐队更名为甲壳虫乐队(the Beetles),1960年夏天,Quarrymen乐队把名字变更为银色披头士乐队(the Silver Beatles),一直缺乏固定鼓手的乐队也找到了合适的鼓手彼德·贝斯特(Pete Best,1941年11月24日出生在印度Madras市)加入,同年8月份,乐队正式定名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随后披头士乐队前往联邦德国的汉堡作为乐队在欧洲的起点,但是汉堡的经历却为披头士乐队泼了一头冷水。在汉堡,劈头士乐队虽然非常成功的在当地的一些俱乐部站住了脚,并且成为了当地一支小有名气且颇受欢迎的乐队,但是在1960年末,由于乔治·哈里森尚未成年,所以他们被西德方面遣送出境,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英国的利物浦,但是乐队通过在利物浦的一些演出渐渐成为了当地较为知名的小乐队。

1961年3月份,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德国的汉堡,去作为汉堡歌星托尼·谢里丹(Tony Sheridan)的后备乐队来参与专辑的录制工作,在此期间披头士乐队也创作了一些歌曲,但是没有被发表,不过这些音乐在披头士乐队成名之后陆续的被发行,这些早期作品证明了他们从这时开始就已经开始展现自身的才华了。与此同时,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的事业发展则日渐辉煌,在当地的俱乐部和酒吧的演出使他们渐渐从一支地下乐队逐渐的走向当地音乐文化的前台,在利物浦和默西塞德郡(Merseyside)地区,披头士乐队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的歌迷和听众群体,而他们在卡文俱乐部(Cavern Club)经常性的演出表演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界的一个传奇,整个1961年,披头士乐队的一系列活动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同样在1961年,乐队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却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去完成他的学业,保罗·麦卡特尼转而成为了乐队新的贝斯手,乔治·哈里森成为了主吉他手,约翰·列侬担任节奏吉他,彼德·贝斯特担任鼓手,但同时他们在演唱和表演的时候又经常互换和演奏其他各种乐器,而每个人几乎都是乐队的主唱歌手。

在1961年,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演出和表演的过程中,乐队从最初时候的仅演唱翻唱曲目,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歌曲,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了在各种乐器演奏技巧并将其融入乐队音乐的摸索。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不过并不是乐队每一名成员都非常乐意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乐队的鼓手贝斯特就特例独行的留着和乐队其他成员完全不同的发型。1961年底,披头士乐队的巨大潜力被利物浦的唱片店老板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 Epstein,生于1934年9月19日,1967年8月27日由于吸毒过量死于伦敦的家中)所发现,并且在不久之后成为了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他成功的运作即将把披头士乐队带上世界音乐的颠峰。

1962年1月1日,披头士乐队前往Decca Records唱片公司试音,但是最终被唱片公司管理人员迈克·史密斯(Mike Smith)回绝,并且声称,吉他乐队已经没前途了。此前他们已经被多家唱片公司所拒绝,但是在爱泼斯坦的带领下,披头士乐队再次前往百代(EMI)唱片公司的下属Parlophone公司碰运气,经过试音之后,唱片公司制作人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在1962年5月9日和披头士乐队正式签约。除了忙于和唱片公司的签约谈判,披头士乐队还继续在德国和英国进行演出,而成功和唱片公司签约后的爱泼斯坦开始潜心包装乐队的形象,除了已经形成的发型之外,还在着装等各方面打造披头士乐队,1962年8月16日,不合群的鼓手彼德·贝斯特被爱泼斯坦开除出队,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而他的被开除原因也是被传说的多种多样,有说法称贝斯特的离队是因为他不合群体的着装打扮和发型,也有说法称贝斯特是因为古怪多变的性格,以及乐队其他成员嫉妒他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在女性歌迷中的地位而被开除,还有说法称制作人乔治·马丁对他的鼓技不满。最终,利物浦土生土长的鼓手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原名Richard Starkey,生于1940年7月7日)被应招入队取代了彼德·贝斯特,而乐队的成员也实现了清一色的利物浦本土化。而1962年对于披头士乐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就是乐队的前任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因脑出血病逝,年仅22岁。林戈·斯塔尔加入之后,披头士乐队立即开始了乐队第一支单曲《Love Me Do/PS I Love You》的录制。在这首单曲发行之后,顺利的排进了英国单曲榜的前20名,据说爱泼斯坦为了乐队的单曲能够进榜而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万张,同时,披头士乐队也正式成为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固定表演嘉宾,从1962年到1964年,披头士乐队共在BBC进行了50多场表演。

1963年,披头士乐队的第二首单曲《Please Please Me》迅速成为了英国单曲榜的冠军单曲,同时这首单曲也被公认为是“英国入侵”浪潮的标志性单曲。随后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三首单曲《From Me to You》同样成为了英国单曲榜冠军。1963年3月22日,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一张专辑《Please Please Me》,这张专辑在发行之后迅速成为了英国专辑榜的冠军,并且在冠军位置上异常惊人的连续称霸了长达30周的时间,这在英国引起了轰动,上至皇室宗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被披头士乐队的音乐所吸引,无论男女歌迷都为之倾倒,这些狂热者们也拥有了自己的专有名词“Beatlemania(披头士狂)”。披头士乐队的音乐在这时候已经初步成型,他们富有活力的音乐迎合了战后英国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求文化解放的思潮,带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同时他们的音乐融合了不同的风格和音乐元素,无可挑剔的音乐旋律以及谐和的音乐融合,兼有活力四射的吉他演奏以及诗意般的歌词和极其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因而迅速主宰了英国的音乐市场,也带动了整个英国文化的发展,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成为乐队音乐创作的核心,两位天才之间的完美配合成为了音乐界的一段佳话。而制作人乔治·马丁卓越的制作才能也被人们所肯定,他完美的理解了披头士的音乐,并且精妙的音乐和器乐编排,成为了披头士音乐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披头士乐队的更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陷入一个程式化的怪圈,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停滞不前,而是不断的摸索前进,进一步的去发展完善自己的音乐风格,并且在编曲,创作,以及器乐的表演方面进一步提高。披头士乐队在1963年底发行的第二张专辑《With the Beatles》,除了进一步的巩固了他们的地位之外,也充分表现了乐队在作曲以及各种乐器的演奏配合和编排上的成熟,他们用多种不同的乐器创造并完美的演绎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旋律以及把他们谐和的编排在一起,此时的披头士乐队已经具备了高出其他任何人一筹的王者实力,到1963年底,披头士乐队已经初步的统治了英国的音乐,狂热的歌迷们遍布英国的每一个角落,仅仅发行了两张专辑,但是披头士成为了文化现象。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显然不会对英国的疯狂充耳不闻,百代公司在美国的伙伴Capitol公司成为了最先的获益者,他们发行的单曲迅速席卷了美国的单曲榜,1964年初,Capitol公司发行了披头士乐队第一张美国专辑《Meet the Beatles》,结果他们在美国引起了并英国更剧烈的疯狂,专辑发行后不久,披头士在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出现,结果吸引了全美超过七千三百万的观众收看,美国同样出现了极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披头士乐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最具轰动效应的乐队。同样,由于披头士乐队的出现,也掀起了“英国入侵”浪潮。从此之后,披头士的每一张专辑,每一首单曲都可以在大西洋两岸非常轻松的成为排行榜的冠军。他们对于唱片市场的统治地位,再没有任何人和乐队可以对他们形成任何冲击。1964年,披头士乐队出演了第一部电影《A Hard Day's Night》在这部类似于自传性质的电影中,除了电影上的欢快活泼的音乐喜剧形式赢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绩和影评界的广泛好评以外,乐队贡献的电影原声更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列侬和麦卡特尼的完美依然在继续,英国摇滚风格的音乐除了在英国引领音乐的发展之外,还逼迫着美国的一些慢节奏民谣歌曲风格的乐队和歌手投入到了摇滚音乐之中,就连美国音乐的象征“猫王”埃尔维斯也开始做出变化以对拯救自己的音乐市场做垂死挣扎。在这部电影原声中,乔治·哈里森受到了美国“革命的音乐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扔掉木吉他,拿起电吉他唱摇滚的影响,第二个拿起了电吉他来演奏摇滚歌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摇滚音乐革命性的变革并影响了摇滚乐以后的发展。

随着披头士乐队成功的冲开美国唱片市场的大门,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等众多的英国乐队在此后一拥而上,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市场,“英国入侵”轰轰烈烈的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了,但是始终没有任何乐队对披头士乐队的地位形成威胁,而披头士乐队和鲍勃·迪伦一起成为了后来摇滚乐发展的教父级人物,英国的众多乐队影响了此后的数代美国摇滚音乐歌手和乐队的风格和思想。从1964年到1965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Something New》,《Beatles for Sale》,《Beatles '65》,《Beatles VI》,《Help!》,《Rubber Soul》等多张专辑和电影原声,这些专辑除了继续轻易的获得巨大销量以外,虽然某些部分带有商业催生的色彩,但是绝大多数在音乐上也是不断的进步,在吉他演奏和其他各国乐器的使用融合上,披头士依旧是世界领先,并且他们不断的汲取其他音乐人的精华,列侬就从鲍勃·迪伦的歌词创作中吸取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经验,并且表现在了自己的音乐中,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状态使得披头士在音乐领域保持着持续进步的辉煌成就,而这期间的一些单曲也呈现出民谣和乡村风格,并且更多的注重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个人感情的表达。除了发行专辑以外,披头士还增加了全球性的巡回演出,这使他们的辉煌和巨大的影响里渐渐成为了全球性的,他们的歌迷开始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他们所主演的电影《Help!》在票房商业取得了更为巨大的成功。

1966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专辑《Revolver》,这张专辑依旧在世界范围内热销,不过这张专辑的风格却开始更加趋向于迷幻音乐,虽然这种变化是非常成功的,编曲,旋律,吉他的表现都依旧是协调组织的非常完美,但是此前听多了披头士那种摇滚风格的歌迷却有一部分声音认为披头士应该继续自己的器乐和声乐表现非常完美的摇滚乐风格,而不应该趋于迷幻色彩。尽管有不同声音,但是绝大多数的披头士狂热者仍旧继续着自己的狂热,专辑中多首单曲仍然在世界各国轻松的成为排行榜冠军,续写着披头士乐队以前的辉煌。在1966年发行的另一张专辑《Yesterday...And Today》封面却引起了相当巨大的争议,由于封面的生肉以及屠杀玩具娃娃的封面来抗议Capitol唱片公司控制他们唱片在美国市场的生杀大权,结果这些唱片在送往唱片店不久尚未发行的时候就被封存禁止发售,直到一个星期之后封面重新换成了普通图案之后才再次上市发售,而现在拥有那张专辑原始封面的唱片其珍藏价值早已超过数万美元。同年,乐队又因为列侬的“披头士比耶稣更受欢迎”的言论而一度遭到了电台和媒体的封杀,但是这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媒体就妥协了,在披头士道歉之后,他们重新对披头士敞开了大门,似乎披头士确实比耶稣更受欢迎。但是乐队在1966年8月29日结束了在旧金山Candlestick公园的演唱会之后,就宣布暂停巡回演出,集中精力在录音室去做音乐创作。但是媒体却广泛的认为乐队即将解散,特别是乐队的成员在注重乐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了个人音乐的发展,更加刺激了这种说法的蔓延,不过披头士最终以新单曲核心专辑的发布而彻底打消了媒体的各种猜测。

1967年,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专辑不仅让披头士继续着流行和摇滚乐界的统治性地位,同时也是披头士出色的迷幻音乐专辑,多种乐器的混杂以及多首歌的混录等,旋律、编曲、歌词、器乐等各方面仍旧是无可挑剔,同时专辑中歌词所流露出的嬉皮士态度,再一次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年轻人的思想,披头士再次代表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思潮,因而虽然他们的迷幻音乐以及生活上开始服用迷幻药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不过披头士却依然扮演着青年人先锋的角色,披头士依然是文化的先驱,不过他们的音乐却开逐步的离开摇滚乐转而向着流行音乐的方向发展和变化。1967年8月27日,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为乐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爱泼斯坦由于吸毒过量而死在了伦敦家中,种种迹象表明,爱泼斯坦可能是蓄意服毒过量自杀。失去了经理的披头士突然变得有些混乱无主,他们自编自导拍摄的第一部电影《Magical Mystery Tour》在BBC播出,但是最终遭到评论界的口诛笔伐以及媒体的刁难,虽然电影的原声专辑仍旧受到了歌迷们的疯狂欢迎,但是这一切却成为了披头士乐队出现崩溃的开始。

1968年,披头士乐队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建立了自己唱片公司Apple Records,用来管理和组织乐队的财政问题。但是披头士乐队成员多年来对于印度宗教的追捧却在这时达到了极至,他们偷偷的来到了印度,潜心修行印度宗教,但是随着媒体的刁难和追逐,乐队成员最终被迫离开了印度,并且放弃了宗教方面的学习。同时由披头士乐队制作音乐的另一部动画片《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再次遭到媒体和批评家们的责难,不过歌迷们的狂热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减弱,影片同名主题歌《黄色潜水艇》也已经成为了披头士的经典作品之一。1968年末,披头士乐队发行了双唱片的专辑《The Beatles [White Album]》,这张专辑在进一步巩固他们在歌迷群体中影响力的同时,又重新赢得了各方的好评,重新证明了乐队成员的大师级水平。在这张专辑中,披头士乐队放弃了迷幻音乐,转而继续坚持以吉他为主的摇滚乐,并且继续展示他们的多种风格融合以及多种乐器的演奏能力和编曲等才华,这张专辑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最经典的专辑之一。但是在专辑辉煌的背后,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原因逐步的被暴露出来了,与早期音乐创作和表演时相比,此时的披头士音乐已经开始出现个人化程度过高的现象,一首歌并不是由集体或者个人创作出来之后再由乐队集体来表演,而是某个人创作出来一首完全适合自己来演唱或者表演的歌曲,由个人展示才华,乐队的其他成员只是伴奏,在歌曲中并没有什么表现机会,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两大天才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只创作适合自己个人的单曲,而越来越少的为乐队整体创作音乐,这是乐队的集体音乐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明争暗斗的恶性竞争,各自创作各自的音乐,并且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都希望能够由自己一个人统领乐队,但是双方又不能相互心服,而只能暗地斗争,并且屡次在录音室争吵,列侬还在此期间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更为棘手的是,在列侬和麦卡特尼明争暗斗的同时,同样富有创作才华,特别是极其富有编曲作曲以及演奏天赋的乔治·哈里森也渐渐因为自己年龄最小而在专辑制作时受到的一些不太公正的对待而感到不满,比如更少的作为领唱,创作的单曲也更少的被收录在内等情况,同时乐队的相对内敛的鼓手林戈·斯塔尔也开始不能忍受由于不是乐队原班人马而受到的各种不平等对待,比如平时基本看不到斯塔尔担任领唱,甚至连乐队的合影中,斯塔尔的单人照也是四名成员中最少的。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乐队团结的危机一触即发,所幸的是,当时的媒体在此时尚未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与这些矛盾同时出现的还有列侬的爱情问题,列侬此时已经和日本女星小野洋子(Yoko Ono)深深的坠入了爱河,尽管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以及大量歌迷的一致批评,但是列侬依然是执著的和这个日本女人在一起,并且因此时常影响乐队的计划。

1969年初,披头士乐队的成员间再次出现了分歧,麦卡特尼主张乐队重新恢复大规模的巡回演唱会,但是其他人决定继续在录音室内录制新专辑,并且暂定名为《Get Back》。但是乐队的录制计划却非常的不顺利,麦卡特尼表示不同意,而哈里森又暂时性离队,并且在归队以后带来了美国的键盘手比利·普雷斯顿(Billy Preston)作为乐队固定的键盘手,同时为了缓和一下乐队四名成员间的不和谐气氛。但是遗憾的是乐队新专辑的计划最终流产,乐队此后只是为一些电影和电视节目录制了少量的几首单曲而已。随后在1969年1月30日,披头士乐队在伦敦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的房顶上举行了即兴的小型演唱表演活动,但是在表演结束之后没有人会想到这竟然是他们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但是在1969年春天,披头士乐队原本准备录制的专辑中最好的两首单曲《Get Back》和《Don't Let Me Down》以单曲形式发表,并且依旧在全世界各地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歌曲,世界上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降温,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们依旧保持着狂热。可是更大的矛盾在不久之后到来,保罗·麦卡特尼在3月12日和美国摄影师琳达·伊斯特曼(Linda Eastman)结婚,几天之后,约翰·列侬也正式迎娶了日本女星小野洋子,关键的问题随后出现,麦卡特尼坚持由自己的岳父李·伊斯特曼(Lee Eastman)作为乐队的新经理,但是乐队的其他成员最终聘请了美国商人艾伦·克莱恩(Allen Klein)担任了乐队的经理。披头士乐队在1969年中期最后一次走进了百代公司的录音室,和制作人乔治·马丁一起去录制专辑《Abbey Road》。这张专辑中,尽管多个部分是四名成员分开录制的,但是乐队却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统一,四名音乐家在这一时间里又重新发挥出了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在音乐旋律,编曲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和谐,而在歌曲的音乐音乐创作方面,哈里森也和列侬以及麦卡特尼平分秋色。乐队成员间最后的努力最终缔造了这张完美的专辑。最终这张专辑在市场上又继续了披头士的时代,疯狂的披头士迷们继续无限制的发挥着自己的热情,然而没有人会想到此时的披头士乐队,解散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此时由于披头士乐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过公开表演,以至于在美国大陆产生了许多谣言,有一种说法认为麦卡特尼已经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因车祸而去世,现在只不过是一名出色的模仿者替代了他,而这些想象力丰富者们的依据则是根据唱片封面的艺术抽象性来判断出来的。然而真实的是,1969年9月,约翰·列侬提出退出披头士乐队,但是由于此时的披头士乐队正在于百代公司商谈续签合同的问题,列侬退队的事情就被临时搁放下来。

进入1970年,披头士乐队再也没有录制一首歌,乐队的成员只是分开后,独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列侬和小野洋子为自己的乐队操劳,麦卡特尼准备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哈里森和其他乐队一起做巡回演出,斯塔尔则在拍摄电影,仅仅在一些公开露面的时候举在一起,并且形式上否认有关解散的传闻。整个世界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支正处事业颠峰的伟大乐队即将解散。1970年春天,由于需要再进行混音制作的1969年初录制的单曲加工制作完成,并且作为电影原声《Let It Be》正式面世,但是由于录制时间等原因,《Abbey Road》通常被认定为披头士乐队的最终专辑,不过这张专辑依然在全世界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因为此时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减少。但是在这张专辑发行之前的1970年的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他将退出披头士乐队,从此也宣告了伟大的披头士乐队即将进入历史。最初的时候由于人们还不了解情况,所以率先提出离队的麦卡特尼受到了歌迷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但是当一切渐渐清楚之后,人们似乎认为四名伟大的音乐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了乐队的解体。而从乐队解体以后,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也有名无实。1970年10月31日,麦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完全解散披头士乐队,并且禁止乐队重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辩论之后,最终诉讼被法庭批准,披头士乐队从此以后再无任何希望重新复合。

披头士乐队解散以后,乐队的成员也各自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自己的事业,哈里森在列侬和麦卡特尼的阴影里得不到施展的才华终于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现,他组建了All Things Must Pass乐队,列侬则和妻子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乐队(Plastic Ono Band),麦卡特尼的单飞生涯最为成功,他的Band on the Run乐队在商业上及评论界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在流行音乐界和摇滚音乐界续写着自己的辉煌,而最不顺利的则是斯塔尔,并没有太多创作才华的他在70年代初的时候只能是频繁的帮助各个前队友,做一些伴奏工作,并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问世。经过70年代之后,列侬的音乐在独立发展后越来越拥有伟大的思想和深意,歌词方面的造诣越来越深,而麦卡特尼则依旧保持着音乐的美妙旋律,哈里森依旧在器乐的表现上超出其他前队友,而斯塔尔则只能创作出相对不错的音乐,渐渐的趋于平庸,但是仍旧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单曲和作品都曾经达到过非常辉煌的高度。应该说在70年代的时候,披头士的成员们由于披头士狂潮的延续,依然能够续写着自己乐队的传奇和辉煌,并且取得伟大的商业成就?/ca>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