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hina国产调教打屁股]国内室内设计师郭志强

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天狼,给免费拍拍视频观看-各种破解app分享-官网下载草莓丝瓜视频,纯肉的动漫3d在线看女同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china国产调教打屁股,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丽江游学  如何开一家美宿成功的民宿主总结了方法帮你实现梦想

文章目录列表:

丽江游学 如何开一家美宿成功的民宿主总结了方法帮你实现梦想

丽江

作为国内酒店民宿最成熟的地方

是每个民宿人的朝圣地

5月21日-5月24日

民宿头条带你走进丽江

深入探访8家参访点

6位业界大咖分享经验

为大家答疑解惑

让你的民宿梦少走弯路

最难的往往是开始

来参加民宿游学

开民宿这件事

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参与人群

民宿主、民宿从业者;

乡建、景区负责人;

设计师、文化艺术界人士;

旅游及相关产业人士;

投资人、专家、学者、考察及调研人员;

民宿爱好者。

课程亮点

√ 超级干货。6位实战经验丰富的民宿大咖亲身教学,覆盖选址,定位,装修,设计,运营,管理,营销等。

√ 8家高端酒店民宿深度体验考察,核心数据分析。

√ 行业资源对接共享,进入主流民宿圈。

√ 打开思维边界,全班交流分析。

√ 小班教学,高净值人群社交。

√ 游学结束后讲师继续为您答疑解惑。

长按二维码咨询报名

费用:5999元

联系方式:菁菁老师 15601652389 8家精选参访点

01 欲知山居

欲知山中事 须问打柴人

欲知山居·丽江 Safari House位于束河古镇蔷薇大道文明村2组,北可直观秀美玉龙,西南远眺文笔峻峰,小庭深院幽幽围落,葱翠细竹茕茕而立。

1楼有休闲庭院、酒水吧、阅读区、大屏幕电影区,以及当地民俗演化而来的室内火塘,轻松多元的娱乐氛围能够为您带来更舒适、个性的体验感。

2楼中心区域的赏景露台,和4楼的360度观景台可以直接感受玉龙雪山和文笔峰的美妙风光,同时体会纳西人家的闲适生活意境。

02 栖溪暖·隐

每一个遇到栖溪暖·隐的人都相见恨晚

栖溪暖·隐,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可以说它是个经营不错的民宿,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临时居所,但是我更喜欢把它称为老友重逢的地点。

不但如此,还考虑到了洗浴方式,来到栖溪暖·隐,洗澡会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生活的享受,泡个玫瑰花香的热水澡。

房间里更是妙不可言,推门而入,一股原木气味扑面而来,没有工业材料的房间格外亲切,房间正中醒目的大床,而这些都是张晗特别定制的。

03 【初缘】度假庭院

他年若为客,三生三世缘幻境

人生若只如初见得惊鸿一瞥

飞鸿雪泥得浅浅缘起缘来

2018年用合理的定位、合理的房间数量及品质、不失纳西院坝文化氛围改造、智能化的提升让老房子注入新的生命力。

生活,种花,养草,烹茶,做饭,煮酒,每天跟有趣的人调侃人生。

不为艳遇,不为逃避,只为寻找一份安适的惬意,挖掘一份心灵的宁静,花意寂雪馨幽君,四海八荒初相邻。

04 阿若康巴

2017年度中国十佳民宿游学基地

民宿主:扎巴格丹

这是一间从设计上就让人赞叹的民宿,一进前厅,转头就看见一个精致规整的庭院,传统的木头、青石、青瓦建筑材料,但却做出了十分不一样的感觉,挑高的廊柱,让庭院向天空延展感更好,中庭十字交叉的水景布局独树一帜,让整个院子鲜活起来。

“阿若康巴”是藏语,意思是“来吧,朋友”,独特的马帮文化是这里的亮点。在过去,马帮的经营完全靠的是信誉和信用,这也是阿若康巴想要传承和传播的精神——敢于冒险、勤勉、宽容亲和、乐于合作。

阿若康巴吸引了全世界的名流远道而来体验入住,江湖传言,刘天王曾经因为订不到房间,私下联系民宿主人扎巴格丹走后门,天王最终有没有成功住进阿若康巴?答案也将在这里揭晓。

05 花间堂

花丛中长出来的房子

民宿主:刘溯

花间堂是花丛中长出来的房子,是童年记忆经过岁月的打磨而设计出的幸福空间。在这里,孤独是用来享受的,快乐是可以分享的, 每一位客人都能在与阳光、猫狗、落叶一起消磨的同时,慢慢找回心的安定。

06 听花堂

2017年度中国十大新锐民宿品牌

民宿主:熊清华

2015年,在丽江竞争激烈的民宿市场中,有一个品牌悄然入场,迅速站稳脚根,年入住率高达95%以上,她就是“听花堂”。

“堂下观花,听花而居”,“听花堂”的名字与书法家胡秋萍女士所著《听花堂诗语》一书不谋而合,处处体现着诗意生活与清新自在的愉悦度假方式,如同客人的留言:“我有一座花园,心有芬芳,繁花自来”。

听花堂是怎样取得这样可谓辉煌的战绩?在她的开发过程和管理实践中,存在怎样别具一格的秘籍?丽江听花堂合伙人熊清华,将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一堂满是干货的分享。

07 丽江松赞林卡

2017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民宿品牌

岁月雕琢 尽显磅礴

连续9年,松赞被全球最大的旅行评价网站Trip Advisor列入“中国最好的25家酒店”。有人说,“松赞是一生之中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

丽江松赞林卡的建筑形式以唐代的中原建筑风格为主,沿袭三房一照壁的规格,而当地的纳西文化和生活,也被松赞融入到项目的建筑、运营以及产品体验中。

在丽江松赞林卡,超过建筑面积三分之一的范围留给了公共空间,因此,这里的泳池、SPA、健身房等一应俱全,让你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感受丽江慢悠悠的生活。

08 莫忘月上

美味、美人、美景

民宿主:蔡姐

如果你来“莫忘月上”,一定能遇到那个喜笑盈开的蔡姐,她拉着你唠唠家常,再坐下来给你做一桌蔡式小菜。

因为蔡姐的坚持,“莫忘月上”最后坚持造了11间客房,最小的一间,也有40平,最大的一间,足足100平。

所以,“莫忘月上”都是按着家的标准来设计的,蔡姐就一个要求,大,这是附近唯一的一个三层楼,从外面看,格外霸气。

拟聘讲师

许海骊

欲知山居创始人

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瑞士

分享主题:民宿的独特服务体系

扎巴格丹

阿若康巴创始人

分享主题:民宿的主人文化

蔡蔚

莫忘月上创始人

分享主题:如何利用美食与民宿相结合

张晗

栖溪暖创始人

分享主题:民宿的投资分析

郭志强

丽江“初”品牌创始人

分享主题:如何创建适合自己的民宿

于涛

漫随丽江客栈创始人

《亚洲民宿周刊》丽江联络官

丽江古城客栈协会副会长

分享主题:丽江民宿市场的现状与机遇

菁菁

民宿头条 民宿咨询顾问

分享主题:新媒体时代民宿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主办单位

民宿头条

行程安排

时间:2019年5月21日-5月24日(4天3晚)

集合地:欲知山居

名额: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价格及说明

价格:☞ 5999元/人

1.费用包含:学习费、考察费、讲师费、住宿费、餐费、交通费、保险费。

2.费用不包含:来往交通费、 其他 个人消费。

3.三晚住宿标准为与同学同住,如需升级成1人1间,3晚需补房价差1500元。

4.费用不含税。若需开票,另收6%的税费,开票内容:服务费,会务费。

报名 方式

点击图片,立即报名↓↓↓

民宿严选 丽江游学 高端民宿游学之旅(5月21日—5月24日)

小程序

长按二维码咨询报名

联系方式:菁菁老师 15601652389 点击下图查看往期游学体验

朝花夕拾服饰怎么样

自主就业又自主创业的杭派女装“朝花夕拾”服饰品牌总经理虞泽东等等,他们都是江服璀璨群星中的一员。当星光汇聚闪烁在服装行业时,业界惊呼:“红土地上的江服了不起”!这,就是被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收为实际案例的“江服现象”!

江服现象:

中国服装业从简单的“遮体”到“时尚”,与时尚要求的个性化对应,正迅疾步入国际化和多品牌时代,而多品牌是需要设计内容的。服装企业无论是由于消费者的不成熟,从而对品牌提升感到麻烦,还是灵感晚了一步,“无文化成份”的国内服装设计与国际的差距与缺陷,迫使中国服装业的名牌战略,必须建立在国际化品牌属地化运作的基础上,这无疑需要大量最具张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曾有人作过分析,“江服”之所以能成为热点现象让人探讨,“江服”毕业生之所以被用人单位乐于接受,江服的教育模式之所以被同类学校推崇,其中有江服及其学子卓尔不凡的一面,亦有整个服装行业正值前所未有大发展机遇的另一面。江服正是以完全市场化的思路去办学,紧抓住服装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大好时机,来提升学校及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服装产业集群地,在沿海发达省份各企业,数万江服学子以“综合素质高、适应岗位快、实践动手能力强”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紧俏人才,他们赫赫有名,大部分在企业从事高技术工作或担任要职。如刚刚荣膺“中国十佳职业时装设计师”称号的刘江宏;福建“劲霸“男装设计总监万明亮;香港贝茜高档女装设计总监魏雄;宁波洛兹集团的副总经理陈振富;福建九牧王集团产品开发部经理邝鼎松和许志强;厦门浪漫宣言开发部经理王爱珍;福建金威世家CEO许晓东;福建雅坤驻德国分公司经理彭珊;广州“伊茜吉尔”服饰公司首席设计师陈丽烟;宁波著名的“红帮”传人江继明的衣钵弟子钟志等等,不胜枚举,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才干为企业赢得市场而推波助澜,他们的年薪十多万至几十万。

自主就业、自强创业在江服的学子中更是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业界颇有知名度的市场能人,如:在200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荣获“中国十佳职业时装设计师”称号、操作过三个知名服饰品牌的原福建“富贵鸟”设计总监、江服95级毕业生刘江宏,现组建福建龙剪凤设计中心,定位大中型企业服务,取得不俗业绩;以独特营销把英国服饰品牌做到广州白领、金领、政府机关等高端消费群的知名企业“广州邦得洋服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志强;基础扎实、年轻有为,组建“厦门沃克进出口公司”和“厦门维达斯服饰有限公司”的双料总经理万寒栗;还有广东十佳设计师,虎门欧林设计中心设计总监程飞;成功经营四个大型连锁超市的厦门佳事达实业公司董事总经理丁潜波;自主就业又自主创业的杭派女装“朝花夕拾”服饰品牌总经理虞泽东等等,他们都是江服璀璨群星中的一员。当星光汇聚闪烁在服装行业时,业界惊呼:“红土地上的江服了不起”!这,就是被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收为实际案例的“江服现象”!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学院规模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实验室隶属于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系,车辆与交通实验室所在的车辆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实验室也是洛阳市车辆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室。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科专业的发展,车辆与交通实验室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1956年建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时,建立了拖拉机与农业机械实验室;1958年成立洛阳工学院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设立了拖拉机实验室;随后,学校分别于1960年更名为洛阳农机学院、1982年恢复为洛阳工学院,设立了汽车与拖拉机实验室;2002年组建了河南科技大学,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设立了车辆与交通实验室。
随着学校的发展,随着专业学科的发展,在50多年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实验室本着为教学科研服务中心思想,加大投入,着力改善教学科研条件,目前,实验室资产总值已经达到近700万元,仪器设备台套达到400余台套。车辆与交通实验室已经成为学校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并成为车辆工程学科的科研基地。
现有实验教师10人,其中专人实验教师2人、兼职实验教师8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50岁以上2人,35-49岁5人,35岁以下2人。
实验室教师大多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时参与了大量的科研开发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
车辆与交通实验室承担了学校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的全部专业课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了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制冷专业的部分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面向学生全面开放。
实验项目涉及12门课程,共计44项,其中有10个实验项目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有实验教学环节课程的83%。06-07学年完成实验教学人时数累计5000余学时。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前身为洛阳工学院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创建于1952年,1960年开始招收拖拉机制造专业本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汽车拖拉机专业本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开始在河南省为一本招生。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开始,学科先后与吉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学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996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成立了洛阳市车辆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室。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获批汽车节能与新能源省级重点实验室,车辆工程与装备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省高校拖拉机与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点。车辆工程专业目前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理事单位,全国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车辆工程专业教材编委会委员,河南省汽车工业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的较为完善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培养的教学体系。主要培养具有宽广的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致力于车辆设计、制造、研究、检测和经营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车辆构造、车辆理论与设计、车辆电器与电子技术、车辆实验与检测、车辆造型、车身设计与制造等。学生可系统接受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综合训练,毕业去向主要是与车辆工程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车辆运行服务行业等单位。
本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获得博士学位者10人,在读博士2人,获得硕士学位者14人。车辆实验室使用面积约3000平方米,各种实验与检测设备约值人民币1800余万元,可完成我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实验及相关研究工作。新建的汽车驾驶培训基地占地约2万平方米,为我专业乃至我校学生及教职工提供良好的驾驶培训机遇。拥有160台微机的计算机实验室是美国通力公司在中国CAD/CAM/CAE三大工程技术支持中心之一,现有CATIA、UG、PRO/E、SOLIDEDGE、SOLIDWORKS等大型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及I-DEAS、ANSYS、ADAMS等有限元计算和动力学分析软件,可使学生在计算机内完成车辆整车及零部件的二维与三维设计和装配、运动及力学分析模拟等过程,可满足我专业学生和校内外工程技术人员的教学和科研需要。本专业杨峰等同学利用此系统设计的多足步行车在中南六省区大学生创新设计中获一等奖。
借助洛阳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面向全国,形成了以农用车辆及现代特种车辆为基础、与相关行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在车辆及其各级系统的性能测试与控制技术、车辆及其零部件的现代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车辆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与仿真技术、车辆传动系统的最佳匹配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与一拖集团、宇通汽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关系,与密歇根州立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亚洲理工大学、筑波大学等众多国际知名高校有密切合作关系。
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越的实验实习条件、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出3500余名本科毕业生、200余名工学硕士和12名工学博士,活跃在祖国的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等行业,他们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历年来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这些行业的知名专家、技术中坚和企业领导,如国际知名经济学家胡祖六、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志立、英国空中客车技术主管李书欣、一拖集团副总经理郭志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武堂均是本专业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交通运输系是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下属的一个基层教学科研单位,其前身为洛阳工学院汽车运用工程专业,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更名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于1999年开始招收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2010年1月在原车辆与交通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交通运输系。
本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副教授3人(国家科技特派员一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读博士2人。
本系现主要承担本学科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和相关学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与车辆工程系共设有车辆与交通运输实验室,实验室在2006年被确定为洛阳市重点实验室,现有实验教师2人,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500余万元。
本系所属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2006年获得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又获得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全国交通运输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农用运输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理事单位。
本学科注重现代载运工具运用和交通运输新理论的研究,注重将智能化、数字化控制技术应用到载运工具的运用过程中,现有低速车辆性能分析与运用技术、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道路运输管理与交通安全4个主要的学科方向。近几年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汽车安全性研究和汽车服务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是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下属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所属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该室还是河南省内燃机学会挂靠单位。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内燃机燃油喷射液力过程与控制技术;柴油机机泵匹配理论与技术;内燃机燃烧、节能与排放;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在内燃机中的应用等研究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前身为洛阳农机学院农业机械工程系内燃机教研室所属的试验间,与教研室同时始建于1961年5月。1981年重新扩大建设规模并投入使用。1990年更名为洛阳工学院机械设计(汽车)工程系内燃机实验室。2002年河南科技大学正式组建后,成立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机械研究所下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
为了适应学校飞速发展的需要,学校曾于2003年和2005先后两次对实验室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修,使实验室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目前,该实验室已经拥有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多人,具有基本完善的学生实验和专业研究设施,以及一大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可以承担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同时也可为环境工程,机械设计等专业开设公共专业基础实验。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本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教师科研任务。
实验室现有实验室主任1 人和3名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现有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拥有计算机图形工作站、高速摄影机、发动机台架自动实验系统、有害排放测试仪器、发动机气道试验台、数字化频谱分析仪、数据采集及处理装置等大、中型仪器设备和一大批基础设备。总设备值达360余万元;设备总数达370余台套。
热能与动力实验室是我省大专院校中历史最久,设备最完善的小型高速内燃机试验室,在全国内燃机检测行业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其独特而坚实的学科优势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发动机结构的计算机模拟设计,燃油喷射性能的研究和控制,制冷压缩机性能检测等方面,多次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和省部大型科研项目,与企业横向联合共同开发和研究新的工业产品和检测技术,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目前该实验室是洛阳市重点实验室、河南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争取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实验室现在共有各种专业仪器设备370台(件),仪器设备价值360余万元。其中,精密仪器大型设备6套:高速动态分析仪(投入35万)、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投入21万元)、内燃机循环测试系统(投入19万元)、发动机气道稳流试验台(投入约11万元)、SUN工作站及软件(投入33万元)等,并购置了大量通用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这一切,都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与科研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下辖热能与动力机械教研室、制冷与空调教研室和一个专业实验室,从事热能与动力机械方向、制冷与空调方向的本科生培养及科学研究工作。热能与动力机械方向原为内燃机专业,创建于1971年,197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制冷与空调方向于1995年开始招生。
本系所属学科为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1987年开始招收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研究生,1990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又取得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自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现为河南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单位。
本系现有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共计26人,其中教授5人(1名博导)、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4人,拥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14人。近十年来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2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农业工程实验室隶属于农业工程系,其前身是农机实验室。它始建于1957年,是我们学校建立最早的实验室之一。由于学科的发展和国家高校专业目录调整,我们实验室的名称、隶属关系及其所承担的任务也不断地调整与变化。1985年之前,农机实验室一直隶属于农机教研室,只承担农机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和与本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任务。从1985年开始,农机实验室就逐步过渡到机设系的系管实验室,面向机设系的农业机械和食品机械两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还要承担与这两个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任务以及硕士研究生的试验任务。2000年之后,农机专业更名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更名为“农业装备实验室”,由农业装备研究所管理,承担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和与本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任务以及硕士研究生的试验任务。2006年,随着院系调整,农业装备研究所升格为农业工程系,实验室更名为“农业工程实验室”,由农业工程系管理,既要承担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还要承担与农业工程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任务以及硕士研究生的试验任务。
实验室现有专职人员2名,庞靖、陈东生。实验室主任由倪长安副教授兼任,倪长安在本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验教学和管理经验,负责实验室规划,行政管理等工作。庞靖和陈东生负责实验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
实验室现在共承担7门专业课程37项实验,总实验学时72学时。2006-2007学年共完成的实验人时数为7152个。自编实验指导书两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指导书》、《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室现有房屋13间,1590平方米;实验设备353台(套),总价值220余万元,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1套(无线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价值56.7万余元。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实验室拥有包括耕整、种植、管理、收获等较为齐全的田间作业设备、场上作业设备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多种性能检测设备,各种机具的部件陈列、传动机构动态演示用教具等,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同时,长期来,农机学科的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密切配合、团结合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手段,克服实验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的的困难,自行研制、开发多种实验教学用仪器、设备,其中犁体曲面测绘仪、犁体六分力测试架、犁体六分力标定架、切割器性能实验台、筛子性能实验台、风扇性能实验台、飘浮速度测定实验台、移动式实验用动力小车等都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坚持“保证教学、服务科研”的原则,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对本学科的建设做出贡献。本学科的科研,也为实验室增添了不少实验设备,如与15—2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向明—2000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微型小麦联合收割机、与3玉米联合收获机、破茬播种联合作业机、玉米秸秆还田机等。这些留在实验室的科研设备,为本科学生的教学不断增加新的内容,特别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了其它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室现有一套大精设备,“无线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主要包括力、扭矩、加速度、振动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数据无线传送模块;数据无线接收模块;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等,可以将传感器测得的信号调理放大,经天线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分析显示,大大简化了野外实验的设备连线,减少仪器数量,降低实验成本。该设备已在多项研究生课题试验和科研项目中使用,为教学、科研、新产品开发做出巨大贡献。 农业工程系是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下属的一个基层教学科研单位,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5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助教4人。该系设有农机和农电两个教研室。农机教研室主要承担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部分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农电教研室主要承担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部分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该系同时承担农业工程学科各个学术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该系设有农业工程实验室,实验教师2人,其中硕士1人。农业工程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固定资产230余万元。
该系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雄厚的科研基础。近几年来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洛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9部,获得国家专利8项。
本学科十分注重现代农业机械新理论的研究,注重将智能化、数字化控制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的设计中,注重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工作。近年来,在小麦、玉米等收获机械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多项新产品,并被多家企业采用,为企业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室面积约800平方米,设有机械零件陈列室,机械原理陈列室,机构陈列室,电测室,齿轮及机械效率实验室,带传动及滑动轴承实验室,动平衡实验室,机构测绘室,减速器拆装室,齿轮模拟加工及齿轮测量实验室、机构创新设计室等。
本实验室担负着全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丰富详实、种类齐全的机械零件及大型机构陈列室全国闻名;在过去实验室投资较少的情况下,自制了很多较高水平的实验设备,完成了多项实验开发基金项目,较早地实现了实验测试过程的微机化,多次受到国家教委、河南省教委及学校的表彰。
为了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利用银行贷款对实验室加大投资力度,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充实、调整,加强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使实验设备具有较高的机电一体化和微机化水平,将原来单一的、定性、验证性实验改变成定量的、具有设计性和创新性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数量达到90%。
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使得实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方便并具有吸引力的辅助教学实验场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研室设立于建校初期。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拥有一支治学态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学队伍。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3人,讲师3人。博士2人,硕士7人,学士及本科毕业5人。2007年被命名为机械设计校级教学团队。 教研室承担全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三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及其相应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开设有机械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选修课,并担负着指导机械设计及理论的硕士研究生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活动。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曾获得省级优秀课程称号,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两课程又被命名为省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校级精品课程。
教研室以教学工作为中心,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建立全方位的机械设计课程质量保证系统”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河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机械原理CAI课件”获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机械设计CAI课件” 获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机械设计基础CAI课件”获河南科技大学课件比赛一等奖。完成了河南省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机械设计网络课程建设和机械原理网络课程建设。近10年来共完成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主编《机械原理》教材、《机械原理作业集》、《现代设计方法》各一部,副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设计》一部,参编教材10部。
教研室组织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研究工作,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机器人理论、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摩擦学、齿轮强度、轴承等方向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方向。近10年来共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60余篇。 指导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活动,在各类竞赛中获奖近20项。

江西服装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1、江西服装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江西服装学院是本科学校,该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创意设计、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性院校。
2、江西服装学院简介
学校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千亩校园,绿树成荫,人文景致,相得益彰。近50万平方米的校舍建筑,错落有致,功能齐备,欧式风格,雄浑大气。霓裳宫、艺术馆、中华服饰博物馆等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学校现设有服装设计学院、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媒学院、商学院、创业学院,开设有本科23个专业,专科22个专业,形成了以服装教育为特色,艺、工、管、经、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省级一流专业一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实训基地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2017年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列江西省本科学校前列。2018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全省第一,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080人,其中本科生8527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673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37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33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行业内著名专家和来自美国、日本、乌克兰、韩国、法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为专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中华服饰文化研究院、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设立了服装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校级研究机构。与国内多家服装品牌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进行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多位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在校设立的设计创意工作室,成为师生立足前沿、紧贴市场、服务社会的窗口和平台。

学校内建有近6万平方米的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服装工程技术中心、艺术与传媒创意中心等7个实践教学中心。建有服装性能检测、3D首饰打印、服装智能制造、VR虚拟仿真、虚拟演播厅、跨境贸易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等229个实验实训室。建有“红衣坊”校内实训模拟工厂,以及大、中型专业服装表演T台各一个。校外分别与福建石狮市政府和江西共青城市政府在当地共同设立了江西服装学院服装研究院。同时与“中国服装休闲名城山东汶上县”“中国针织服装基地南昌青山湖区”“中国箱包基地广州狮岭镇”“全国服装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虎门镇”等地方政府,与海澜之家、波司登、雅戈尔、利郎、七匹狼、九牧王、东蒙、阿仕顿等知名企业实行校地、校企合作共建23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的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实训、项目专题实训、生产实践、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等均得到切实保障。

由学校自主设计建设的中华服饰博物馆,展厅面积4500余平方米,是对内服务于师生教学科研,对外服务于社科普及的专业性博物馆,馆藏有历代传统服饰、少数民族服饰、当代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等共计万余件(套)。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及教育部“礼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特色展示项目。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赛事文化独具特色。连续举办达二十三届的“润华奖”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是学校师生演绎时尚,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已成为业界有较大影响的赛事。学校师生在国内外各类专业赛事上摘金夺银,成果丰硕,特别是在年度 北京大学 生时尚周上,我校学生连续四年夺得“新人奖”,其中三人名列第一,一人名列第二。

学校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高层次、高薪酬、高体面”就业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众多品牌企业纷纷来校设置奖学金、开设订单班。建校以来,8万余名江服毕业生扎根行业,自强不息,踊现出一批如中国“十佳”职业服装设计师刘江宏、万明亮、刘小飞、陈坤、魏新坤、朱理臻,以及创业新锐贺鑫、皋小春、虞泽东、郭志强等知名校友。被国内服装界誉为“江服现象”。《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半月谈》《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江西日报》等众多权威媒体对江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均做了专门报道。

近年来,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肯定,先后荣获“全国十大专业特色学校”“中国十大就业质量示范学校”和江西省就业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提升质量年”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江西省安全稳定先进单位。2016年11月,学校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

江西服装学院是二本吗

1、江西服装学院是二本吗 江西服装学院是二本院校,该校是一所以服装教育为特色,面向时尚行业,以培养创意设计、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性院校。
2、江西服装学院简介
学校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千亩校园,绿树成荫,人文景致,相得益彰。近50万平方米的校舍建筑,错落有致,功能齐备,欧式风格,雄浑大气。霓裳宫、艺术馆、中华服饰博物馆等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学校现设有服装设计学院、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媒学院、商学院、创业学院,开设有本科23个专业,专科22个专业,形成了以服装教育为特色,艺、工、管、经、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省级一流专业一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实训基地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2017年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列江西省本科学校前列。2018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全省第一,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080人,其中本科生8527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673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37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33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行业内著名专家和来自美国、日本、乌克兰、韩国、法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为专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中华服饰文化研究院、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设立了服装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校级研究机构。与国内多家服装品牌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进行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多位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在校设立的设计创意工作室,成为师生立足前沿、紧贴市场、服务社会的窗口和平台。

学校内建有近6万平方米的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服装工程技术中心、艺术与传媒创意中心等7个实践教学中心。建有服装性能检测、3D首饰打印、服装智能制造、VR虚拟仿真、虚拟演播厅、跨境贸易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等229个实验实训室。建有“红衣坊”校内实训模拟工厂,以及大、中型专业服装表演T台各一个。校外分别与福建石狮市政府和江西共青城市政府在当地共同设立了江西服装学院服装研究院。同时与“中国服装休闲名城山东汶上县”“中国针织服装基地南昌青山湖区”“中国箱包基地广州狮岭镇”“全国服装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虎门镇”等地方政府,与海澜之家、波司登、雅戈尔、利郎、七匹狼、九牧王、东蒙、阿仕顿等知名企业实行校地、校企合作共建23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专业的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实训、项目专题实训、生产实践、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等均得到切实保障。

由学校自主设计建设的中华服饰博物馆,展厅面积4500余平方米,是对内服务于师生教学科研,对外服务于社科普及的专业性博物馆,馆藏有历代传统服饰、少数民族服饰、当代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等共计万余件(套)。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及教育部“礼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特色展示项目。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赛事文化独具特色。连续举办达二十三届的“润华奖”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是学校师生演绎时尚,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已成为业界有较大影响的赛事。学校师生在国内外各类专业赛事上摘金夺银,成果丰硕,特别是在年度 北京大学 生时尚周上,我校学生连续四年夺得“新人奖”,其中三人名列第一,一人名列第二。

学校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高层次、高薪酬、高体面”就业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众多品牌企业纷纷来校设置奖学金、开设订单班。建校以来,8万余名江服毕业生扎根行业,自强不息,踊现出一批如中国“十佳”职业服装设计师刘江宏、万明亮、刘小飞、陈坤、魏新坤、朱理臻,以及创业新锐贺鑫、皋小春、虞泽东、郭志强等知名校友。被国内服装界誉为“江服现象”。《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半月谈》《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江西日报》等众多权威媒体对江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均做了专门报道。

近年来,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肯定,先后荣获“全国十大专业特色学校”“中国十大就业质量示范学校”和江西省就业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提升质量年”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江西省安全稳定先进单位。2016年11月,学校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